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教育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农村教育投入体制决定了农村教育事业投入的规模、结构与效益,决定着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体量、速度与质量。改革开放40年来,深受宏观社会背景变化、财税制度变革影响,农村教育投入体制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分析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嬗变历程、问题与挑战以及博弈动因,有益于进一步总结我国农村教育投入体制建设经验...
本文主要介绍了号营村的学校教育。首先,分明朝之前、明清时期、1905~1949年、1949年后四个阶段叙述了号营村学校教育的历史演进。其次,以清末民初的私塾教育和20世纪80年代的集资办学的教育实践为依托,分析了内嵌于村落社会的学校教育,探讨了号营村学校教育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最后,从教育产出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学校教育对村社的回馈、跨越城乡的号营学校教育...
尽管国家为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所做出的将公共财政向农村基础教育倾向的决策和导向是值得肯定的,但根据上文的结论,一味强调“预算外经费的废止或进一步提高公用经费的供给层级”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础教育的不公平供给问题,甚至会加大不均衡的程度。严格限制预算内、外经费数量比例,逐步取消预算外教育经费,同时将人员经费的负责层级上移至中央,采用激励机制鼓励或严格管理...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投入、就业回报期望和就业回报之间的关系。在家庭教育投入方面,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大学生的家庭重经济投入、但轻情感投入,大部分人认为家庭教育支出给其家庭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是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在就业回报,包括薪资、就业地选择和就业单位选择方面,从在校大学生的期望就业回报和高校毕业生的实际就业回报看,二者之间落差...
2010年我国教育经费总量继续保持增长,增幅也较上一年有所上升。总体而言,全国各地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投入的增长速度减缓,教育投入省际差异加大。全国大部分地区达到了《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投入增长要求。
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农村治理带来了新机遇,也为农村治理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针对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一些农村社区积极创新治理实践,并探索出不同的治理模式。改革和完善农村治理体制,要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社区治理制度、多元合作治理制度、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居村市民培育制度。
失业保障制度具有通过转移支付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具体体现为: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需要,有效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失业者再就业,使其重新进入初次分配领域;有效预防失业、稳定就业,减少低收入群体的规模 。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在覆盖范围、失业保险待遇、给付期限以及基金支出范围四个方面还不完善,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效果不明显。国外的失业保险由于完善的制度设计和合理的政策安排,...
中国农村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期,农村的发展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等方面。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这是因为,在短短的百年期间,农村经历了急剧的社会形态变化,从20世纪初传统的农村社会形态转到了20世纪 50年代开始的农村生产集体化的社会形态,现在正向现代化农村社会形态转变。为了顺利实现这一转变, 要加快我国农村的社会发展。我国农村社会发展...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