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萧军在其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向人民奉献了数百万字的作品,且以卓著的小说成就蜚声文坛。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造诣极深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甚丰,仅从1926至1966年间写的诗,就计有《黄花吟草》《梦回吟草》《故诗拾遗录》《囚庭吟草》《陶然吟草》《悸余吟草》等十卷,总名为《五十年故诗余存录》,收录了诗人诗作近八百首。萧军五十年来运用各种不同的诗歌艺...
萧军不但是优秀的小说家,而且还是一位有相当造诣的诗人。他有着浓烈的诗人气质,与诗有着不解之缘。正如他的夫人王德芬所说,萧军“无论是在顺境或是逆境,是悲是喜,何时何地,总是诗情很浓,没有中断过作诗”王德芬:《椒园诗话》,《北疆》1982年第4期。。展读萧军的诗作,不仅可以使我们触摸到诗人所置身的那个时代的脉搏,而且也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诗人那种独特的人格力量。
在现代文学生产机制中,作为连接作者与读者及传播作品中枢的媒体,具有着关键性地位。东北沦陷时期的诸种综合性文化期刊未能例外。就小说创作而言,其虽属作家高度个性化、自主化的精神活动,但通过媒体平台的传播,文本即刻成为社会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检读1924年《盛京时报》“新诗”专栏。见载有陈学昭创作的新诗《雨后》《吊魂》两首。丁茂远编《陈学昭研究专集》中《陈学昭著译系年》丁茂远:《陈学昭著译系年》,丁茂远编《陈学昭研究专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一文未见收入,此后有关陈学昭研究成果亦未见涉及,可断为新发现的陈学昭新诗作品。兹照录如下。
在梳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情况基础上,本文阐释了我国社会工作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地区和四个试点单位,分别就其社会工作组织与制度框架及主要做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探索性地总结他们各自的特点和经验,以供其他地区或单位借鉴。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