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2013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精神卫生法》第82条规定了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卫生法》用语)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法提起诉讼”,对实践中许多精神障碍者由于“缺乏诉讼行为能力”需要监护人代理进行诉讼,但监护人拒绝代理或者被告正是监护人本人,因此无法获得司法救济的困境做出了回应,并且已经开始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我国精神障碍者民事起诉权的...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国法院以解决执行难为切入点,针对传统执行制度开展了全方位、系统化的改革,努力为债权人“事实上实现权利”提供更为坚实的制度保障。其中,执行体制改革是核心,对于改革的成效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所谓的执行体制改革,是相对于执行方法改革而言的,包括执行工作管理体制、执行机构设置、执行权运行机制等基础层面的改革。由于执行问题的复杂性、理论准备不...
案例指导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案例指导制度的深入实施,案例在总结审判经验、指导审判实践、规范法官自由裁量、维护司法公正、宣传法制、促进立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2019年初,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抽调省高院相关业务庭室和部分中级人民法院、基层法院的调研骨干力量组成撰写小组,对民事案例编报工作中反映出来的程序类问题实体类问题、婚姻家庭、...
未成年人是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群体,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然而,由于未成年人身体和心理尚未成熟,权益受损的现象屡见不鲜。客观上,与未成年人关系最为密切、最易受侵害的,大多是未成年人的民事权利保护需求。因此,保护未成年人的民事合法权益就成为全社会必须持续加强关注的重要课题,未成年人民事权益的司法保护则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为了全面梳理涉...
为了保证国家税款的征收,我国民事执行的不动产司法拍卖领域一直贯彻“先税后证”制度。但是许多情况下“先税后证”的做法使纳税义务发生了转移,不但加重了买受人的负担,而且违背了税收法定的原则。因此,该领域的制度设计需要同时符合税收征管与民事执行的双重要求。对此,应当在不动产司法拍卖领域对“先税后证”制度进行调整,将被执行人的税收之债作为债权的一种进行处理,同时细化...
2007年,人民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全面发展,司法改革稳步推进,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显著提升,确立司法为民指导思想,司法便民措施不断完善,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加强,物质技术装备明显改善。2007年,法院体制的司法改革主要有:一是改革和完善死刑核准制度,深化刑事审判制度改革;二是围绕《民事诉讼法》修改,改革和完善民事再审、民事执行制度;三是进一步推进...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