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乡村特色文化和经验精华,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本文研究了江西婺源篁岭晒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当地居民感知真实性的影响。通过分析篁岭晒秋习俗的历史与文化背景、非遗价值及旅游开发阶段,揭示了居民感知真实性在自发性旅游开发、政府引导与初步开发、品牌化与商业化扩展以及创新转型四个阶段中的动态变化,即经历了从客观主义真实性、存在...
婺源立足“全域皆景、村村是景、村景相融”的特色县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贯彻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工作部署,创新实施“景村”党建工程,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方法参考和路径启示。
生态农业是一种典型的低碳农业模式,是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江西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生态农业历史悠久、效益显著,尤其是创造的“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被农业部誉为“赣南模式”或“南方模式”。本文对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生态农业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21世纪江西乃至南方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江西城镇化走的是传统城镇化道路,着重城镇的外延式扩张。土地城镇化,不惜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实现数量增长的目标。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非农人口在城市加速集聚,江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江西城镇化逐渐由追求数量型向质量型、由传统型向新型城镇化转变,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
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城市呈现结构整体变迁的特征:农业经济向二、三产业经济转变,进而带来人口集聚和家庭结构变化;人们就业从务农务工转向第三产业,就业观念大为改变;科教文卫体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加快构建,社区治理不断实践创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快构建,江西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
江西2004年出口额在全国排名第二十三位,2004年当期指数全国排名第二十二位,2000~2004年变化指数全国排名第二十六位。江西2004年没有强势出口产品。十四类产品中,2004年当期指数全国排位进入前十名的是电子产品和杂项制品。2000~2004年变化指数全国排位没有进入前十名的产品,全国排名较靠前的是电子产品、服装和机械设备,全国排名分别为第十二位、...
江西的农耕生产源远流长,远古时期,江西就出现了聚落生活,并最终演化成了聚族而居的村落生活。江西的传统村落不仅数量多,而且大多已传承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不仅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完美地融为一体,而且累积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从整体上看,江西传统村落保存相对完好但并不均衡,有些已经成功转型升级,有些依然破旧不堪;从保护措施上看,大体上呈现政府主导、社会融资、民间参与的模式。...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江西旅游产业历经了起步与筑基、品牌与打造、提升与壮大、转型与蜕变等发展阶段,取得了不少成绩。目前,江西旅游产业发展路径总体上表现为政府主导下的高速低效扩张型,而县域旅游产业发展路径则存在多元化发展路径的特征。对全省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的探究十分重要,可为今后江西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的优化提供参考。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