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流变     检索到  199  条相关信息

本书在制度与市场的分析框架内论述了村民同土与乡的关系演变过程,阐述了乡土性在村民城乡流动中经历移植、消解、重构的辩证流变历程。乡土社会有闭合性与开放性两重属性,因此关注村落发展需要具有向内与朝外的视野。

作者:熊凤水 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村民从农村来到城市打工,受到乡土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双重浸染,如此前三章论述的,乡土性在农民外出务工过程中,呈现出移植、消解、重构的复杂流变过程。乡土性中的有些方面被农民工直接移植到城市社会中,用以支撑在城市的生活;有些方面因为农民工与乡、土关系的变化,不断地面临消解,甚至过度消解;有些方面则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和客观实际的需要,而在不断地重构。乡土性在社会急剧转...

作者:熊凤水 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从费孝通教授笔下的村庄到今天的村庄,中间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大规模外出打工等重大历史变迁,乡土性作为农业社会的本色,在时代变迁中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是如何演变的,怎样更好地为农村发展服务,是笔者兴趣之所在。

作者:熊凤水 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乡土性在制度的持续变迁中,在市场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中,通过村民的外出务工,正在不断地经历着移植、消解、重构的复杂辩证过程,乡土性是转型中国古老又常新的话题。

作者:熊凤水 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作为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一部分,妇孺皆知的二十四节气歌作者是谁,何时形成,现在的出版物中或语焉不详,或互相矛盾,或表述错误,莫衷一是。一般认为,节气歌形成时间是1950年,但笔者发现,新中国成立前的历书、教材、工具书中,已有不同版本的节气歌。种种迹象显示,发端于黄河中下游的二十四节气历经千年后,在长江中下游率先被编成节气歌。民国改用阳历后,升级版节气歌最晚在19...

作者:张隽波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文章透过SARS舆情的传播学分析,研究流言的流变,主要通过流言兴灭的主因与压力时程、流言的敏感人群、流言的信道依赖及其他来分析流言的具体情况。

作者:杜骏飞 出版时间:2006年02月

报告以传统民族村落为论题切入点,以福建省上水畲族村为例,采用田野调查为主、文献研究为辅的方法,对该村落的民间信仰的变迁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以后,一来传统村落中的民间信仰因为文化发展的推动得到了复苏;二来因绝大多数村落民间信仰的缺失,逐渐导致“文化空心”现象的出现。如何应对民间信仰的流变现象、处理村落稳定的潜在威胁,这都是应引起社会关注的对象...

作者:林伟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2018年11月3日下午,长安中国中古史沙龙第十四期“不立一真,惟穷流变:中古时期北族传说时代研究”专场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文科科研楼312室举行。本次沙龙由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尹波涛老师召集,邀请了温拓(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杜镇(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聂顺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

作者:谢宇荣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关键词: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