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考察劝业道在清季的建制和运作状况,可以更深入了解清末官制改革及新政和宪政的相关历史,认识清季实业、交通知识与制度转型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而把握我国传统“重农抑商”观念和“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在清末嬗变的动因和历程。既往研究或从“兴利”的角度,或借“近代化”“结构功能”等外在理论框架条理劝业道创设建制,与事实多有悬隔,对清廷创设劝业道与治理绅商和职官体系变动之间复...
在清末民初的城市社会中,一大批职业官僚组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他们作为城市社会的管理者,掌握着国家政治权力,在严格的官场等级秩序下,从事各种专门化的管理活动。官僚阶层只向君主或上司负责,不受民众监督,他们往往运用手中的权力,去支配社会、奴役百姓并牟取私利。官僚阶层是一个特殊的阶层,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是城市近代化的组织者,同时他们又是社会秩序的破坏者。本章不拟...
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历程,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后开始的。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外贸易交流的开展,中国近代城市化的浪潮由沿海推向内地,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开始朝着近代都市的方向迈进。在这一过程中,城市从经济规模到市政格局,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社会结构到市民生活,无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章通过对近代城市空间拓展、人口增长、经济变动、文化变迁等问题的研究,说明近代中国城市...
清廷添置劝业道,目的是建立上下有序的实业、交通行政管理秩序,统一实业、交通行政管理权,规范和引导绅商的兴利行为,然而清廷改革的目标与结果之间存在不小差距。劝业道致力于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然而官商、官民关系未因兴利而根本改善,一定程度上又激化了三者之间的矛盾,以致乱机隐发。清廷建立起的这一套直省和地方交通、实业行政管理体系并没有因清廷的覆亡而消失,民国各省军...
本文利用新近影印出版的第一手档案资料,着重就清末新疆学堂教育的“乡土志”教材的编纂、考试、放假与转学四个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并发现了一份与现行“吐鲁番乡土志”整理本内容不同的档案版本。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救助事业的重要转型期。就国都北京而言,社会救助事业的近代化转型不仅体现在救助方式由“重养轻教”向“教养并重”转变,而且还体现在社会救助行为与组织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这表明中国社会救助事业逐渐由帝王施惠型向政府责任型转变。因此从北京社会救助的运行机制、法规建设、实践活动等层面来分析与考察清末民初北京社会救助实践,对进一步研究北平社会救助事...
近代以来,随着国势的日益衰微,清政府逐步调整了乾隆年间所确定的西藏地方政治制度,将驻藏大臣所拥有的部分重要权力下放给西藏地方政府,而这导致在近代西方殖民势力的侵逼之下,清政府越来越难以对西藏地方行使有效统治。因此,以“存其教而易其政”、“收回政权”为核心内容的西藏政治制度改革纳入清末整顿西藏事务的视野。清政府在不明确宣布废除政教合一制度的情况下,试图将内地行...
清季朝廷用度浩繁,财源枯竭,振兴实业、发展交通成为朝野内外广辟财源、挽救王朝统治的重要取径。直省劝业道应运而生。本书聚焦清季大变局,将劝业道的发展演变置于社会激烈变动的整体下考察,廓清了清季财政困局和绅商权势崛起,督抚实业、交通行政管理权膨胀与劝业道创设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清末民初直省实业、交通行政机构沿革的轨迹,展示了劝业道建制和运作与人事、政情、权限划分...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