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在当代中国的旅游开发中,以民族文化为资源的旅游正成为备受关注的类型之一。本文以西南地区的“香格里拉游”及“火把节盛典”等为例展开论说,意在描述和阐释在中国的多民族共同体里民族文化如何与现代旅游结合为一体,以及由此引出的诸多问题。
西昌市位于四川西南部,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总人口65万人。西昌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水能资源富集,西昌是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基地,所处的凉山州水能可开发量占四川的57%,占全国的15%。农业光热资源丰富,西昌日照充分,雨量丰沛,所处的安宁河平原是四川第二大平原,是全国粮食大县、洋葱之乡、花木之乡。旅游资源绚丽多彩,西昌是一座春天栖息...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重大而特殊的文化遗产,它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本报告深入剖析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蕴藏着深刻的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发挥着传承文化、整合社会和凝结民族情感的巨大作用。细致梳理了四川传统节日资源,调查了四川振兴传统节日的创新实践,如项目化推动、品牌化推广、特色化发展、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分析了...
我国森林碳汇项目选址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存在地理意义上的高度重合。以森林碳汇项目为载体的现代商业契约文化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规范与习俗存在潜在矛盾与不适。在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森林碳汇项目,不仅是一个气候视角的生态问题,也是一个关于参与农民激励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两种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调适与融合问题。制度变迁必须与少数民族农民的文化适应与文化需求相吻合,才能...
民族地区具有丰厚的文化沃土,节庆作为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当地居民的精神食粮,也是吸引旅游者和展示目的地形象的重要元素。近年来,民族地区积极推动节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不管是文化的挖掘、外在的展示,还是活动的体验,都在不断创新实践的道路上。本报告梳理了民族地区节庆文化的特点和类型,总结了节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实践经验,从市场定位、创意表现、品牌打造和运营...
少数民族的传统知识与防灾减灾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宗教信仰和仪式的知识、人居环境知识、动植物生态知识、天文历法、伦理道德等都能显示出防灾减灾的价值。地质地貌及人居环境知识有防泥石流滑坡、防火等功能;动植物方面的生态知识则有防饥荒、防食品短缺和急救的功能;宗教信仰、仪式的防灾减灾功能是综合性的,有形而上的特点;而天文历法、伦理道德等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起到预防灾害的作...
节庆活动一般是指由城市或区域在特定时期举办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群众基础的大型文化活动。通过举办这一活动,使城市或地方的知名度得到提升,从而形成特有的节庆文化。四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巴蜀地域文化长期传承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节庆活动。这些节庆活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它与今天的改革开放潮流相融汇,由此铸造了既具有时代气息,又保持巴蜀文化特色的...
西昌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面积2655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享有“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的美誉,是全国14个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县市、四川省十大最具活力县市。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