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章假设保证环境资源各有其主即可解决问题,资源使用上的产权明晰为最佳结局,其他外部性不在考虑之列。在这样的视域中,社区合作成为聚焦点,也是本书的最中心议题之一。一旦社区合作能够达成,就可以以社区取代政府与市场而成为环境资源的拥有者,这样既可以解决划分开资源产权的难度,又可以克服因政府拥有时缺乏激励机制而产生的低效率。诸番道理在以下篇章中展开。
2012年是上海合作组织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上合组织通过了《中期发展战略规划》等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为上合组织未来发展勾画出宏伟蓝图。《规划》指明上合组织今后的优先任务仍然是保障地区安全稳定。2012年,中亚安全形势依旧复杂,上海合作组织通过举行例行反恐军演、召开安秘会、加强禁毒部门交流等方式,推动了安全领域合作,极大地提升了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的能力。
环境合作是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的重要方面。本文在对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合作的背景与进展做简要梳理的基础上,分析GMS环境合作形成的机制特点以及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合作的成效,并就未来如何提升中国与GMS环境合作的层次与水平提出思考与建议。
本文所讨论的是流动儿童家庭环境是如何影响他们与城市社会融合的。为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将首先回顾有关流动儿童家庭的研究。随后结合问卷调查资料,描述南京市流动儿童家庭的基本情况。接着,对流动儿童家庭的经济社会条件、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以及家庭教育期望、行为与方式进行分析,最后分析家庭对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不利因素。
本章首先分析了文化中的信仰价值与传统社区中的合作之间的关系,其次介绍了社区社会纽带和社会声望体系对合作的促进作用。
本书通过阐述旅游业的区域性及其竞争与合作关系,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的演进轨迹、空间格局、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进而从理论上界定政府、旅游企业和非政府旅游组织等区域旅游合作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研判旅游基础设施、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产业和旅游环境的区域旅游合作领域,并对行政推动、市场调节、协商解决、法律保障和人文融合等区域旅游合作机制进行梳理。在此基...
区域旅游合作的主体是谁?这是研究的逻辑起点。事实上,在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进程中,合作主体的模糊和缺损,一直是影响合作广度与深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是泛北部湾合作发展的报告。报告首先指出泛北部湾合作构想的提出与战略意义,分析了泛北部湾区域特征与合作基础,泛北部湾合作的目标、基本定位和模式,然后指出根据泛北部湾区域特征、合作基础、合作目标、合作方向等因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领域有怨个方面:港口与交通、投资、能源、旅游、农业与海洋渔业、服务贸易、环境、各次区域开发。最后也提出...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