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主要分析了藏羌的社区主体认同,首先介绍了嘉戎藏族的祖源问题,其次是羌族与藏族之间的身份认同,最后介绍的是有关文化保护方面的文化认同。
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胡族”建立政权之后,都面临着如何解决其合法性与正统性的难题,而祖源的华夏化构建是一条绝佳的途径。因此拓跋鲜卑选择将其祖源与华夏始祖黄帝联系在一起。拓跋鲜卑的黄帝祖源认同是一个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迎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汉族人士的推动至关重要。最早将拓跋氏与黄帝联系在一起的是代国时期的卫操。代国被前秦灭亡之后,其族源认同的构建过程也随之停滞...
文化与身份认同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很多时候人们正是以文化差异来界定不同的社会群体。文化的认同事实上就是民族文化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民族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文化身份。没有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就难以形成稳定的民族共同体。从这个意义来说,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具有同质性。另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也是身份认同中的重要内容。因而,也可以说各民族的身份认同本质上是一...
关于跨境民族的界定,是近年来学界的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反映出不同理论视角和不同社会历史背景的差异。当前,国内关于跨境民族的研究,不同的学科研究侧重点各不相同,身份认同研究是较为新颖的视角。身份认同理论源于西方人类学的“族群”认同理论,目前的认同理论趋于综合化,重视历史文化和社会机制的共同作用。为适应中国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现实,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华民族多元...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问题不能脱离中国目前的社会、文化以及信息技术背景予以考察,本章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放置在宏大的媒体世界中,重点探究了手机媒体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关联。
在当前形势下,研究跨境民族身份认同的形成和变化情况,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多民族国家内部各民族群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解决边境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历史文化和社会建构的视角,对云南跨境民族身份认同的形成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考察,并对当前形势下的云南跨境民族身份认同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本文关注的是身份认同的困局与媒介互动中的突围,主要考察了大众媒体在塑造流动儿童这一群体时的新闻框架特征、流动儿童利用媒体构建身份的行为方式等问题。首先,本文分析了儿童构建身份认同的过程。其次,本文概述了大众媒体对于流动儿童的“他者”的建构方式,指出了大众媒体叙事话语与现实之间的认同冲突。最后,本文梳理了流动儿童媒介话语实践中的自我表征方式,以及自我表征中出现...
本文分析了村改居工程的实施对凡村文化规制的影响。村落传统规范对村落中人们的社会行为的形塑和约束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是管理传统通过村落中的舆论与闲话对社会行动的形塑和约束;二是意义建构传统通过身份认同和依照此身份认同做出的相应的行动对社会行动的形塑和约束。村改居前后,凡村村民对自身的身份认同、人际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变化的感知等发生了变化,这打破了传统村落中管理...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