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晋江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是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前沿区域、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全市陆域面积649平方公里,现辖13个镇、6个街道、386个行政村,人口103.66万。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同时被确定为福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2001年被福建省委、省政府列为中等城市,2002年被中编办列为全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单位...
产业联动的集聚扩散机制、政府主导与市场互动有机结合以及均衡决策与统筹发展相结合是该市城乡一体化的三大动力机制。晋江城乡一体化的基本途径主要为:政府公共与管理的一体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城乡医疗与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城乡公交的一体化、城乡产业与劳动就业的一体化、城乡生态保护的一体化等。晋江市城乡一体化的经验表明:必须以人为本、真...
晋江市国际会展中心项目是晋江市的首个PPP项目,也是全国范围内首个全权交由社会资本方管理的展览馆项目,亦为内地首个引入香港资金的PPP项目。晋江市政府前瞻性地采用了PPP模式,既提高了投资效率又达到了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的目的,通过市场化手段来提升社会公共事业的服务质量,结合社会收费与政府补贴来兼顾资源利用效率与社会公益性。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大陆的慈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据统计,从1993年1月中国出现首家地方性慈善组织——吉林省慈善总会至2001年的8年时间,全国一共出现了172家慈善组织。[1]这些慈善组织在抗灾救助、扶贫救济、助医助残、助孤(幼)安老、助学助教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但客观地说,中国的慈善事业尚处于初级阶段,...
福建晋江以县域为平台,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着力推进内发外向的工业化、城乡联动的城市化,发展共建共享的社会事业,通过发展成功破解了城乡二元格局,城乡差距不断缩小,经济社会呈现出全面协调的发展。晋江经验为其他正在谋求发展的县域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作为祖国大陆距离大金门岛最近的渔村,围头“闽台五缘村”充分整合“围头新娘”及“海峡姻亲”等民间交流资源,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走在前、做在先,探索创新闽台“文旅渔”融合发展模式,持续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全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福建第一家园的“海峡第一村”和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桥头堡,促进两岸文旅共融、乡村共兴、发展共享。
近年来,区域社会史研究成为当代中国历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学者们更多地关心区域社会内在结构和变迁的脉络,更多地关心一定时空场域中特定人群的生活,关心普通个体生命的历程,进而在探求区域社会历史特色的基础上宏观把握整体历史进程的特点。新的研究范式使历史社会学在区域社会史研究中成为一种趋势。
福建省的宅基地改革步伐稳健,积累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试点改革经验,对提高宅基地管理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分析了福建省农村宅基地产权改革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并且重点分析了福建省第二批改革试点沙县区、建瓯市和晋江市的成功经验,总结出加强基层组织领导、以人为本、植根本地特色等经验,三地试点成效显著,不仅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创新了农村金融抵押贷款模式,还改善了生态...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