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穆斯林     检索到  363  条相关信息

本篇演讲主要阐述中国穆斯林的生态观,穆斯林的生态自然观的形成是受宗教因素影响,他们认为人类是真主的代治者,所以节约资源就是践行他们的宗教信仰。演讲者同时以研究穆斯林的自然生态观为例来鼓励跨文化交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作者:丁文广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本文首先介绍了伊斯兰传统环保文化,然后介绍对中国穆斯林生态自然观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区域,最后总结伊斯兰文化的自然生态观: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生物享有与人类平等的权利;节约资源, 适度消费;非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与自然是统一整体。同时探讨了中国穆斯林自然生态观传承消失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促进文化传承,使其有益于我国环保事业以及穆斯林生态文化的保护。

作者:丁文广 禹怀亮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本文根据史料,对西藏历史上存在过的穆斯林行迹和伊斯兰教遗存进行补正,并指出史料中提及外籍穆斯林的信仰虔诚度、回藏之间的族际通婚和经过亚东的朝觐之路仍有诸多商榷之处和深入研究之必要。

作者:马强 马生福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西北地区穆斯林聚居区城镇化具有速度快、程度比较高、地区族际差异的一般特点。本文通过对西安、兰州、西宁、银川市等聚族世居的个案进行透析,探讨了丝绸之路与穆斯林聚居区城镇化的历史与未来,认为丝绸之路是穆斯林聚居区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起点,穆斯林聚居区城镇化发展具有良好前景,以及“聚族世居传道统”、“分散营干谋生计”是其城镇化的必由之路,并提出充分发挥市场规律和政府规...

作者:马进虎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伊斯兰跨国族际通婚研究总的来说现在来关注义乌穆斯林通婚家庭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时机随着第一代混血儿的出生与成长穆斯林群体跨国族际通婚所组成新的婚姻家庭的文化模式已经延伸到上下两代人生活实体的内部换句话说当婚姻事实亲属扩展种族绵延与子女抚育种种问题都产生出来才可以从义乌这样一个特定的生活时代和地区标准的文化源头来了解族群交往中宗教文化的现实影响力以及不同文化载体...

作者:马艳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传统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非洲三大宗教。较之于基督教,伊斯兰教在非洲的历史更悠久,对非洲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更显著。北非在经历伊斯兰化和阿拉伯化后,成为伊斯兰-阿拉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非、东非均有大量民众信奉伊斯兰教。事实上,几乎每个非洲国家都有数量不等的穆斯林群体。非洲伊斯兰教以逊尼派为主,苏非主义影响很大。伊斯兰教推动了非洲社会文化变迁和教育发展。在民...

作者:李文刚 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宁夏“十二五”期间应围绕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建设北、中、南“三大示范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加快沿黄城市带建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改善民生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区:打造我国面向穆斯林世界开放的前沿阵地,创建穆斯林国际旅游目的地。

作者:何风隽 仇娟东 出版时间:2010年08月

在所有关于12~14世纪蒙古人的记述中,有一些基本的问题依然吸引着我们的注意。是什么使他们迁徙?为什么他们造成的破坏程度远超于之前的游牧征服者?为什么除了极少数人外,他们都在穆斯林土地上变成了穆斯林,而没有在中国成为儒教徒、道教徒,或汉传佛教徒,抑或在罗斯成为基督徒?为什么他们止步于当时当地? 为什么他们的帝国瓦解得如此迅速?

作者:才仁卓玛 王思桐 傅礼初(JosephF.Fletcher)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关键词: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