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第三人异议”作为非洲商法协调组织(OHADA)特殊救济途径之一种,是介于仲裁裁决(法院判决)与第三人利益保护之间的一种平衡机制。OHADA的“第三人异议”在立法上借鉴了法国第三人撤销判决之诉而形成,其建构机理与制度设计对于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第三人撤销之诉具有启发意义。
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理论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从民事司法裁判中进行多重维度的梳理后发现,我国基本权利条款存在三种效力模式,分别为“基本权利—公民义务”和影响合同效力型的直接裁判效力、运用民事概括条款的间接裁判效力、价值指引的非裁判效力。但总体上裁判逻辑混乱,原因在于,混淆公法与私法的界分前提、忽视基本权利条款的适用条件、缺乏合宪性解释方法。据此,应从法律条款的抽象...
诉权合同在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然而当前学界对其合法性的认识并不统一。合法性肯定说以私法诉权说为理论依据,将诉权等同于私法上的实体权利,这与诉权属于公法权利的学界共识龃龉,在合法性论证路径上缺乏认同。合法性否定说从诉权的人权属性出发,一方面认为诉权不可放弃、不可处分,另一方面却认为任何人都可以自主决定是否提起诉讼,因而在观点坚持上无法做到前后一致。诉权属于程序...
涉诉信访的四种基本类型是谋利型上访、维权型上访、无理型上访和说理型上访。当事人采取的涉诉信访策略包括越级访、倒逼策略、闹访和缠访等。法院治理涉诉信访的策略主要是做思想工作、发放司法救助金、包案责任制、源头治理等。信访嵌入审判结构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赋予当事人进入维稳系统进行博弈的权利;另一方面成为诉讼程序无限延伸的制度通道。由此,基层法院出现“息诉”和“歇访...
本章在法治观念的可塑性与通过司法判决塑造两个维度来论证“通过司法判决塑造公众法治观念”命题具备理论上的可行性和实践上的可操作性,二者的兼备构成了“通过司法判决塑造公众法治观念”命题成立和开展的基本前提。但是,必须清晰的是,理论上的可行性和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并非意味着此命题的全部,此命题依然面临着基本的三重困境,作者将在第二部分对这些困境加以描述和阐释。最后,作...
目前我国当事人诉权保障面临着立法、司法及理念层面不足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归结为理论纷杂、制度缺陷和司法压力三个层面。现代庭审理论注重案件争点的确定、失权制度的落实,并要求法官在案件审判过程中履行阐明义务,做到心证公开。该理论能够体现诉讼民主、诉讼规律和程序保障,以争点整理引领的现代庭审方式能够实现案件的集中审理以及突袭裁判的有效防止,并能够为当事人诉...
个案分析是法理分析的基础条件。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是个案分析中普遍使用的推理方法。本文以“郑晓琴诉浙江省温岭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许可案”为例,通过确立事实、归纳争议焦点、寻找裁判规范、固定法律关系等步骤,厘定案中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而从程序和实体两个层面对案件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案件推理结论。同时,关注行政诉讼中附带审查规范性文件的分析过程与更佳的说理方式,以此...
基本权利对第三人效力问题,是处理宪法与民法关系时的首要问题。旧效力论没有区分情形,便单独适用直接效力说或间接效力说,难免具有片面性。新效力论以基本权利的客观价值秩序作为保护义务的宪法依据,以立法违宪审查基准体系为内核,对合宪性解释做程式性理解,并通过细化新效力论,使其具备可操作性,并克服片面性。中国语境下,新第三人效力论有相应的规范基础和理论基础。在宪民关系...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