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中国戏曲通鉴》的体例仿照司马光《资治通鉴》,以编年的形式演述了中国戏曲发展史。中国戏曲发展的早期,即从远古时期的原始歌舞,先秦时期的优戏,汉代的乐舞百戏,唐代的参军戏,直到宋代的官本杂剧,这一过程虽然相当漫长,但其中可明确地进行编年的事件却很少。因此,该成果的编年从中国戏曲的成熟时期开始,即从元世祖忽必烈即皇帝位的蒙古中统元年(1260)开始。“元代卷”始...
本文以对十六国史书的体裁、成书过程的考察为中心,从修史运作的视角来观察十六国时期官修史的发展。十六国诸国官修史书以编年体为主流体裁,修史运作主要是“起居注”与编年史两步,所例外者,十六国前期的汉赵在刘渊、刘聪时期是修撰纪传体史书,十六国中期的前秦、后燕很可能出现了从“起居注”到纪传史的修史运作。十六国的编年体官修史在修史运作过程中的性质、作用近于后世《实录》...
本文从《资治通鉴》《通鉴考异》《晋书》《宋书》记述石邃作乱的时间不同入手,对石虎一系形象塑造进行了分析。崔鸿对石虎、石邃等人的褒贬完全被司马光继承下来,同时司马光的再创作使得《资治通鉴》中的后赵史实更为漶漫不清。本文旨在通过史料的考辨对石邃谋反案的时间重新考订,同时也对《资治通鉴》一书保留的后赵史料做出新的认识。
有鉴于此,本章将以现代灾害统计学的方法为理论基础,以正史中的《五行志》及其他相关史料进行分析排比,对北宋灾害进行相对科学的统计,以期对这一时期灾害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占国土1/6的面积。这样幅员辽阔的一个自治区既包容了种类丰富的地质地貌,更包容了多元的民族文化。新疆的纪录片人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记录下这些独特与多元。本文试图向同行展示近年来新疆纪录片人的探索、努力与感悟,以及新疆纪录片发展的成绩与现实,也希冀由此互通有无,启发思路,推动纪录片更好地发挥文化记录与传承的功能。
中亚、南亚史料中出现的“中国”及中西交往,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本文在对印度莫卧儿帝国开国君主巴布尔及其代表著作《巴布尔回忆录》评介的基础上,对该书关于当时的中国的认知,及其记述中国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交往的历史,做进一步的解析。书中对中国和中西交流问题的认知,从不同的角度和地域,再一次印证了中国中原地区与西域(尤其是狭义西域,即今新疆)历史上不可分割...
《拉失德史》是中华民族史学典籍中用波斯文撰写的文献之一。此书在研究元明时期我国新疆和中亚历史、地理以及史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对古代历史、地理文献的运用以及对其他文献的发掘,均能究源探本,括举无遗。本文从史籍、田野、口碑等三个方面对此书的史料来源进行分析,力图厘清其来源。
本文内容包括中国边疆的战略地位和中国边疆研究的任务、中国边疆研究第三次研究高潮的出现、中国边疆学的构筑。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