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在当前藏区的各类社会冲突中,草场资源纠纷一直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这是因为:(1)草场纠纷不仅多发易发,而且在一些地方反复发生,很难彻底根除;(2)草场纠纷经常演变成村落之间的群体性武装冲突,造成伤人、死人和巨大财产损失,严重破坏藏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3)在纠纷裁决过程中,冲突双方经常援引当地习惯法而不是国家法进行处置,这使许多人感觉到国家法的权威受到挑战。...
本文主要梳理了草地退化的含义、现状及退化的主要原因。草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地表植被的生物量(包括高度、盖度及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土壤生境的恶化以及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的衰退。也有学者从草地承载牲畜的能力、草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等方面界定草地退化。进入2010年以来,特别是我国主要草原牧区大面积实施生态补奖政策之后,草地退化现象有所遏制。草地退化可以是如干旱、土壤侵蚀...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膨胀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生态系统退化已成为我国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生态系统退化地区的经济发展要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为前提,防治生态系统退化则应注重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区域具有可持续增长的能力。
本文考察了牧民、 草原管理者、 政府官员和学者口中的 “草原退化” 话语和表述, 提供了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民族志田野工作的调查结果。 作者认识到退化话语和相关的 “草原恢复” 实践是政治竞争的主要场所, 她无意达成关于退化的 “科学事实”, 而是寻求说明草原是如何被冠以“退化” 的, 是何种机制促成的, “保护草原” 政策是如何被执行的。 绘制退化及其原因...
内蒙古草原退化的要因之一在于内蒙古草原游牧业的研究积累少, 牧区改革无理论支撑。 质疑在草原牧区套用农业化管理模式, 盲目实施 “两权一制” 改革, 草原牧场固定化、 围栏化, 依靠种植向舍饲放牧业发展的思路。肯定了 “牧民协会” 的整合草场进行轮牧的尝试, 强调指出了传统牧业生产方式的传承与草原生态的有机关系。
藏族牧民尽管被描绘成干预项目的 “被动对象”, 但他们仍然积极地塑造着 “生态移民” 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在生活方式的剧烈转变中, 玉树的牧民在与政府各个部门的交往中采纳了各种策略。 国家安全、 稳定、 生态恢复和现代化 的目标是官方的发展话语, 而牧民的话语特点是关注生计、 家园保护、 文化认同, 以及至为重要的用自己的术语定义发展的能力。
北方草原退化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也影响到北方大部地区的环境。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希望扭转草原退化的趋势,但是结果并不理想,村民似乎总在通过各种办法违反政府的政策。本文以一个农牧交错带的案例研究为基础,观察近年来畜牧业生产的变化,分析农民放牧行为与国家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政府主管部门对内蒙古草场资源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在实践中却屡屡遭遇挫折与尴尬,有些甚至演变成了政府与百姓间的“猫鼠游戏”。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