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是针对在与大国的不对等关系中,小国谈判的官僚政治的跨学科研究,研究法语非洲小国贝宁的政府行为体在与中国就基础设施项目合同进行谈判时的手段和策略,考察时间段为2003~2014年,这一时期中国超过了法国(贝宁的前殖民宗主国和其传统上的主要贸易伙伴),成为贝宁最大的贸易伙伴。对于依赖援助和外国投资必然会限制西非法语国家的有效谈判能力及在与中国谈判中发挥影响的...
本文将阐述对西非两个非正式跨境网络即穆里德和约鲁巴的调研结果,从它们各自的发展历史、运作规则和影响来分析非正式经济制度。穆里德教派是活跃于塞内加尔的穆斯林兄弟会,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约鲁巴是远在殖民时期之前就已形成的一个族裔群体。这两大网络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一直活跃至今。团体成员间的团结纽带成为西非非正式经济发展的基础,特别是跨境贸易的基础。由于现...
本文将概述塞内加尔、布基纳法索和贝宁三个国家的非正式经济规模及其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首先分别简要介绍三国经济特点,随后会得出结论,即非正式经济对三国税收的贡献比例远低于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之后比较从事非正式经济活动与正式经济活动的家庭间生活水平的差异,从中得出非正式经济对社会福祉的影响结论。
非洲大陆正在经历持续增长并不断实现现代化。充分了解这些积极趋势并对其加以发扬对于减贫和增加就业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每年有700万~1000万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非洲大陆而言。本书对于西非法语国家非正式经济的复杂现实做出了诸多重要分析。本书观点具有高度创新性,因为编著团队在书中着重分析了非正式企业这一鲜有学者关注而又极为重要的经济主体而非非正式就业这一传统研究...
20世纪60年代开始,非洲各国纷纷独立,与此同时,环境权被西方社会提出,环境权入宪成为国际社会最热点的问题。在殖民资源掠夺、非洲环境危机和西方法律移植的背景下,《非洲人权和民族权宪章》首次在区域性人权公约中提出环境权保护。1990年贝宁成为第一个环境权入宪的非洲国家。经历三次入宪浪潮,至今共33个非洲国家在宪法中写入了公民环境权,非洲成为全球环境权入宪的主力...
本文阐述了西非国际贸易的正式和非正式方面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非洲国家的宪法文本具有强烈的价值倾向,多承认国际社会的价值和精神原则,将宪法定位成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基础,并为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出于对本国政治文化和国民素质的不信任,各国宪法民主政治制度设计追求的更多是形式上的民主化,宪法设计高度重视国家的政治稳定,引入自卫民主理论,规定了行政机关的强势地位,并设置了强势的中央政府。为了有效实现宪法的价值和目标,非洲各国宪...
《巴黎协定》及巴黎会议决定要求各国提交长期低排放发展战略。本文分析了12个国家长期低排放战略在法律效力、目标力度、各温室气体排放领域减排路径等方面的内容。总体来看,欧洲各国的立法基础最好,法律效力最高,执行力也相对有保障;美国和加拿大国家层面的立法相对滞后,但是次国家层面的政策和行动相对积极;小岛屿国家高调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向国际社会释放了提高行动力度的信号...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