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赋能县城     检索到  32078  条相关信息

本文分析了乡村技术的各要素。乡村技术的不同主体承担着赋能过程中的相应功能:乡村经济精英发挥了与内生动力的重要作用;地方政府以提供服务和监管的方式进行关注、扶持和引导;当地企业、专家和媒体为当地电商的成长和发展给予多种资源支持。乡村技术的不同客体也从这一过程分别获益:于农民而言,提升了农民的认知能力、提高了村民的行动能力;于组织而言,政府的情境认...

作者:王丹 出版时间:2023年10月

本文讨论了乡村技术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乡村技术的困境主要体现为农民认知能力无法满足技术发展需求、乡村社会组织无法有效承接技术下乡;政府变革的滞后性消解技术治理效能;技术理性与传统乡村伦理价值的冲突等四方面。与之对应造成这些困境的因素是教育、文化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三重制约;个体化、市场化与城镇化弱化乡村组织能力;碎片化、路径依赖与压力型体制阻碍政府变革和...

作者:王丹 出版时间:2023年10月

基础设施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本报告选取五大革命老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在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情况。进一步选择赣州市2012~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STATA软件就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对赣州市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经济增长,且信...

作者:刘善庆 祁娟 王艳乔 龙银湘 黄玉发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后,诸多学科的学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了大量研究。本绪论基于课题主持人的学术背景,延续社会学、人类学的乡村研究传统,以社会学、人类学的知识脉络为基础,认为中国乡村振兴工作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传统村落共同体的更新再造,并对本书的研究设计、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过程、田野调查过程作必要的说明。

作者:李文钢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近年来,广东乡风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升,逐渐蝶变出既具岭南文化特色,又有全国示范意义的“广东样本”,有效地促进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善治: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传承创新岭南特色文化,乡村德治体系;思想道德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为抓手,凸显乡村治理体系新风貌。乡风文明乡村治理,推动广东城乡区...

作者:马炳涛 张少航 出版时间:2021年05月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元素与外在表征更是中华传统农耕文明的历史见证与当代呈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文化振兴之间存在的耦合共生的文化互洽关系,不断推动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利用其悠久的文化历史,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明确提出以留坝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载体,凝聚各...

作者:孙倩 张宏军 SunQian ZhangHongjun 出版时间:2025年04月

我们正处在一个“技术化社会”,技术推广既给乡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又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其中关键在于“如何让技术为乡村”。本书尝试从理论视角,并以一个电商村为研究对象,以田野调查为研究方法,对乡村技术的过程和机制进行分析,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探讨乡村技术的条件、要素和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破解路径。技术通过与乡村场景匹配,重塑乡村发展逻...

作者:王丹 出版时间:2023年10月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科技赋能;科技扶贫;精准脱贫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