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章使用男婴比例的变化来表示出生性别比的变化,这样分析孩次构成变化的时候可以使用各省份全部出生数量的孩次构成变化,从而避免了直接分解出生性别比中涉及的使用女婴孩次构成变化这样的缺陷。本章分成四个部分:首先,介绍本章所使用的方法;其次,介绍本章使用的数据;再次,根据分解结果具体分析各省份及其内部因素对全国出生性别比变化的影响;最后是讨论与结论。
一般来说,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为102~107,即每活产100名女婴,对应活产102~107名男婴(UnitedNations,1955)。种族是影响出生性别比的因素,黑人出生性别比较低,为102~104;黄种人和白种人的出生性别比为104~106(Chahnazarlan,1988)。出生性别比由于种族、地理区域、城乡等因素存在差别,但高于107可以认为超...
出生性别比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归纳起来分为以下四类:一是经济因素;二是文化因素,认为传统家庭制度是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内在动因;三是政策因素,认为生育政策的推行与出生性别比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四是技术因素,认为胎儿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性流产是出生性别比上升的直接原因。虽然关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并没有达成共识,但是普遍认为男孩偏好是出生性别比升高的根本原因。出生性别比偏...
本章既分析了全国、城市、城镇和农村的出生性别比对粗再生产率的影响,也分析了各省份的数据。然后使用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采用不同的出生性别比方案,模拟偏高的出生性别比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民工荒”连年重现并向内地蔓延,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了新阶段。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局面发生改变,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可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农村劳动力供给出现偏紧。农民工有了选择就业的机会,不再是无条件就业。只把他们作为廉价劳动力、忽视劳动权益及其生存发展需求的用工方式已难以继续。“民工荒”为解决农民工权益缺失问题、推进制度改革提出了要求,...
本文构建一个生活质量缺陷测量方法,保留了多维贫困指数的结构系统性与指数简洁性的特点,并实现了统筹不同标准,比较不同群体的生活质量缺陷覆盖比例,更加有效地服务于针对相对贫困群体的精准施策。使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了不同标准下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缺陷及其对总体人群生活质量缺陷的贡献。主要考察了三种不同识别标准下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的缺陷:...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