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章将有能力获得中等收入的群体定义为本研究的重点群体。进而,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有获得中等收入能力的重点群体进行考察,讨论收入分配激励对重点群体增收的促进作用。本章首先,梳理了收入分配对劳动生产率的激励作用;其次,从宏观分配格局出发,阐述居民部门和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化趋势;再次,利用微观数据分析重点增收群体的特征;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对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做出了部署,提出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为促进中低收入者增收,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国务院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国发〔2016〕56号)(以下简称《意见》),并于2016...
本文以“活力”为理解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基于在5省10村的调研,呈现村庄在现代化转型中所遭遇的活力困境,分析背后的原因和机制,将当前村庄发展所遭遇的失活问题归结为四大表征、两种机制,并进一步尝试从核心关系认识、制度干预层次和具体行动实践三个层面来理解村庄失活问题,并提出可能的优化路径。
北京市困难职工群体研究的重点是北京市困难职工群体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北京市困难职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和特困职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数量、分布、构成和增减趋势分析,以及困难职工群体的生活状况、思想状况、精神状态和要求等。研究的难点则是困难职工群体形成的主要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以及政策建议。
本次调研的北京市创业青年群体定义为:①年龄在18~40周岁(含)的在京常住人员;②在北京市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5年(含)以内;③截至2013年底已完成本年度检验手续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含合伙人)和个体工商户经营者。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