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关注的是城市非正规就业,分析了这一制度安排对“农民工”群体客观生存状态和主观动机态度的影响。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农民工”就业的非正规特征,研究了非正规就业的本质。其次,本文分析了“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影响。最后,本文从“农民工”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农民工”所持有的以身份为基础的市场逻辑,并指出“农民工”的市场逻辑是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和居民地位分化背景下公...
现阶段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发展中,国家中农村劳动力城市转移就业的主要渠道是规模庞大并不断扩展的“非正规就业”。非正规就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原因,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存在类似,但也有制度区别。非正规就业的发展趋势是私营和个体企业就业,同时也是中小企业就业。此外,本文还对新古典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经典理论,根据“前提假设”的视角和“实事求是”的标准,进行了批判与继承相...
本章主要介绍了非正规就业的概念,资源型城市的非正规就业,资源型城市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保障等内容。
本文试图通过质性的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一方面,呈现移民非农就业的图景;另一方面,试图探讨农户非农就业的特征与问题,进一步思考宁夏生态移民的案例如何增进我们对贫困消除以及城市化的理解。换句话说,农户的非农就业与减贫有着怎样的关系?生态移民的非农就业与一般的农民工进城务工有何异同?是否构成了就地城市化的一部分?本章的资料主要为定性资料,来自2016年8月对宁夏七...
本文认为产权市场地区分割是行政干预产权交易的结果,进而分析了发展非国有产权交易及市场的紧迫性,并提出了发展非国有产权交易及市场的几点建议。
本文基于回归方程的Shapley方法直接测量了社会网络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问题。通过2002年中国住户收入调查数据, 采用了分位回归方法分析了社会网络对收入的影响,也进一步按地区进行了分解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对收入水平有积极的作用,社会网络回报率显著为正,并且回报率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城乡二元结构制度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瓦解但其强大的惯性仍造成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脱节,导致了极富中国特色的以“人户分离”为典型特征的农民工现象。中国城乡居民的贫富差距仍旧存在,仍有一部分人民群众在收入和发展机会方面出现了代际传递。本研究运用河南大学“百县千村”入户调查数据,把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放在以工业化城镇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中,聚焦非农就业...
在最近10年中,对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的网络化组织有很多研究,其中威廉森 (Williamson,1975,1985)侧重于交易成本,格兰诺威特 (Granovetter,1985)关注社会环境,而皮奥里和塞贝尔 (PioreandSabel,1984)则研究了工业区的扩张。也许台湾代表了东亚的一个极端:它最具非一体化性,但却最具网络化,生产网络被认为是台湾经...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