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中国食物损失与浪费治理经历了消除饥荒、提高流通效率、促进社会公平和巩固粮食安全四个阶段,演进动力来自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在治理特征方面,粮食安全战略变化塑造了食物损失的治理目标,食物浪费治理始终围绕社会公平展开,逐步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共治转变。国家治理现代化对食物损失与浪费治理提出更高要求,重点任务包括平衡多个治理目标、清晰化概念框架、建立数据库与评估体系等。...
本文阐述了基于大食物观推进“天府粮仓”建设的逻辑及路径。新形势下,大食物观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更高要求,对于打破粮食增产的资源瓶颈、适应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发挥四川资源多样性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四川在大食物观下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要探索一条全新农业发展路径:从狭义的耕地拓展到广义的土地、从传统的植物动物拓展到现代的所有生...
本文以图表的形式展示了全球气候灾害及损失情况,包括1980-2012年全球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次数、1901-2010年六大洲大规模干旱统计、1980-2012年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总损失和保险损失、2000-2012年全球干旱灾害总损失及保险损失、1980-2012年亚洲重大自然灾害总损失和1980-2012年美国重大气象有关灾害综述,以为研究与分析工作提供数据支...
研究以科学应对公共危机,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及快速恢复灾后经济为目的,在阐述危机损失评估和损失补偿的基础上,建立公共危机损失评估模型,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P-M-P一体化公共危机损失补偿机制。最后提出若干有效地完善新型机制的政策建议,尽可能地使受灾主体尽快摆脱灾害的创伤,同时保证我国一体化补偿机制对灾后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够真正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灾害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既有物质损失,也有社会损失。但是,人们更容易关注到的是物质损失,比如地震造成的天崩地裂、房屋倒塌、断水断电断路等,而对非物质的社会损失,诸如家破人亡的精神痛苦、生计归零的紧张绝望、亲友离散的孤独寂寞、看不到希望的焦虑担忧、干群关系的对立紧张等情况,关注不够,甚至是忽视。从汶川地震后九年的实践结果看,凭借中国式救灾模式对灾区民众物质损失...
贵州正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时期,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准确计量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绿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成本法对贵州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损失价值进行定量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3年贵州环境污染损失价值由107.439亿元增加到147.769亿元,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由...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