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人类学家对地震、干旱、泥石流、洪水、飓风、龙卷风、石油泄漏、火灾、流行病、战争、恐怖主义等自然和人为灾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构建了灾害人类学的理论。本文对地震、干旱和泥石流灾害的人类学研究进行了简要的述评,分析了这些灾种与人类学的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人类学灾害研究的特点和意义。
本文聚焦于石漠化地区的干旱灾害,对元江和石林的两个田野点进行研究。本文发现,几乎所有地区的抗旱方式都分为两种,即政府的应对方式和村民的应对方式,但两种方式不能绝对分开,在大多数地区,对干旱灾害的应对是以政府为中心进行的,任何一个地区的受灾程度和应对能力都不是均衡分布的,资源分配也必然不同,政府需要根据轻重缓急进行分配。
1961年以来,全国农业干旱灾害发展呈面积增大和频率加快趋势,21世纪以来干旱成灾率平均达56%,且以秦岭-淮河线为界的北方旱灾影响程度与增速均明显大于南方。全国旱灾呈从南向北增加趋势,黄淮海地区旱灾影响最为严重,其次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三大耕作区总受灾面积约占全国受灾面积的69%,为旱灾频发区。
本文从干旱发生频率和发生面积的变化趋势以及发生概率的空间分布三个方面探讨了冬小麦生产的干旱危险性,得出了三个结论:一是不同情景下冬小麦拔节—抽穗期干旱在21世纪前期、中期和后期轻度与中度干旱的发生概率相近,均大于重度干旱发生概率。总干旱发生概率在21世纪前期、中期和后期均无显著性差异;二是不同情景下21世纪前、中、后期,拔节——抽穗期各干旱等级发生的面积呈轻...
本文的主题是国际干旱综合应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首先是国际干旱综合应对典型案例剖析,接着是国际干旱综合应对对中国的启示。
青藏高原的自然灾害较为频繁,常年不时出现有诸如干旱、雪灾、冰雹、霜冻、鼠害、暴雨、干热风等自然灾害,沙尘暴近年来也成为频繁发生且越来越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北方的人们近20年来仿佛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感觉,只要一过新年,沙尘暴也就会伴随而来。公众的意识里春天不是树梢草丛中的绿色,而是漫天狂舞土腥味十足的黄沙。从1986年春天起,或许更早,沙尘暴开始进入我们的日...
灾害也是一种生态经济现象,具有强烈的生态经济性质。本文试图从灾害的产生与灾害概念的发展、灾害的原因与过程、灾害的后果这三个方面来论证和论述灾害的生态经济性质,以深化对灾害本质与属性的认识,为开展灾害的总体研究——灾害的生态经济研究、掌握灾害的发展变化规律并进行有效的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气象灾害历史统计记录了我国气象局在1984~2018年间气象灾害的历史统计情况。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