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经验

生态、科学与权力:基于内蒙古B国营牧场畜种改良工作的人类学观察

草原生态具有整体性,是人—草—畜组成的三位一体。笔者以不常被从社会科学角度分析的畜种改良为切入点,通过回顾内蒙古锡林浩特B国营牧场60年畜种改良史,讨论了一系列看似难解的问题:锡林郭勒草原上的畜种为何总是改而不良?为何牧民一旦有了自主权就选择土种牛羊?为何畜种改良总能得到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政策配套的扶持?笔者通过分析畜种改良、科学及权力三者的博弈关系,试图为读者理解今...

作者:赛汉 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改革新思路

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机制,必须进行以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为核心的一系列体制机制的综合性、根本性变革。如今,农村基层改革的路径选择上有一种占主流地位的思路,即坚持政府主导、回归公益性。循此改革思路,新医改将可能再次面临“基本不成功”的命运。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施过程中,不妨尝试一条“去行政化”的改革新路,破除行政性垄断并实行“重新管制”,让政府和市场各居其所...

作者:张奎力 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农村社区综合养老探析:以重庆市沙坪坝区曾家镇B村农民新居为例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口流动的加剧以及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加速,中国农村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脱地农民或被征地农民越来越多,作为保障单位的家庭和作为保障资源的土地对农民的养老保障功能正在不断弱化;与此同时,自20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探索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却一直未有大的突破。因此,在农村现代化与城镇化的背景下,对农村养老的制度和模式的积极探索就尤为必要。本文尝试从社会政策的角度...

作者:张文博 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政策获致:影响中国村落变迁的政策因素来自S村的“村落重建”报告

村落变迁和村落发展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中国社会转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决定了中国村落变迁和村落发展具有显著的政策获致性。从“终结性崩塌”到“政策性重建”的S村案例,深描了村落变迁的政策获致性,更强调了在村落发展中应对公共政策进行社会性反思。

作者:赵春盛 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反思性身体技术:一项汽车与身体的扎根理论研究

随着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日益扩大,有关身体与技术的关联已成为身体社会学探索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从“技术身体”的现代性诊断中重新回到传统人类学的“身体技术”的探索之中,考察现代社会中人们使用身体的方式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文章以扎根理论研究为方法,以莫斯的“身体技术”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对汽车驾驶培训过程的分析,从制度化、规训化、效率化和仪式化四个维度揭示了“反思性身体技...

作者:林晓珊 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城市化与中产阶层成长:试从社会结构的角度论扩大消费

针对内需不足的问题,本文尝试跳出收入-消费的理论框架,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入手,通过壮大中产阶层来增强城市化对于消费的驱动作用,这样既能够提高政策实施的效率,也能够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实证分析发现,中产阶层购买力较强、消费欲望也很强烈,是扩大消费的主要驱动力;边缘中产阶层,主要由有一定技术或工作经验的农民工和底层白领以及失业或收入较低的大学毕业生构成,也显示了相当程...

作者:朱迪 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城市居民社会福利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社会福利满意度是衡量福利需求满足程度和福利水平的“风向标”,其影响因素分析对于提高社会福利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根据辽宁省沈阳、阜新两市居民抽样调查数据,对影响城市居民社会福利满意度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制度设计对城市居民社会福利满意度影响最大,既有正的直接影响又有正的间接影响;福利需求缺口对城市居民社会福利满意度具有负的直接影响,同时福利需求缺口...

作者:王磊 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城市网络人际关系嬗变对社会支持的影响:以扩散性动员为视角

在转型中国城市,政治参与正在网络社会中广泛形成。城市网络人际关系的特征与政治参与形成的扩散性动员的需求相拟合:城市网络人际关系的高密度、群簇化、多维连接和单一、非正式、弱关系的特性使得扩散性动员能够围绕特定事件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从而促进网络社会中集体行动的广泛发生、发展。

作者:朱海龙 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