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本文介绍了非公募基金会自2004年出现以来的发展概况,回顾了2009年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的主要事件,分析了非公募基金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促进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的建议。
社会结构日益复杂,传统社区服务模式面临困境,政府对社区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促使社区慈善组织出现与发展,对于加强社区联系,为弱势人群提供服务,促进基层协商民主发展,为社区提供非正式就业机会方面都有所作用。但是,目前社区慈善组织还比较弱小,能力不足,行政色彩偏重,政府也缺乏社区为平台的慈善机制,制约了他们的发展与作用的发挥。要使中国的社区慈善组织发展提高,需要从政府政策以及自...
“5·12”抗震救灾中出现的“社会参与”是我国社会管理的新现象。震后,“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成为灾后重建的原则之一。在两年的灾后重建过程中,最能够体现社会参与的是社会组织在灾区城乡社区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社区发展服务、灾区志愿服务和灾区专业服务。公民参与和机构参与并存、草根参与和组织参加并存、合作行动和自主行为并存,是灾后重建中社会组织服务体现出的主要特...
2008年中国“红基会”面向全国范围的NGO公开招标救灾项目,整个招标坚持“过程公开、程序公正、竞争公平”的原则,采取社会评审、信息透明、分期拨款、动态监管等创新举措,有助于推动公募基金会的转型,扩大公募基金会和草根NGO之间的横向合作,促进公益资源的自由流动和顺利对接,对于推动“5·12”灾后重建工作、完善中国的救灾体制乃至中国公益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极其重要...
在“第三部门”亟待发展的中国,如何扶持和培育中小型民间公益组织已经成为中国公益事业发展初期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要促进民间公益组织的茁壮成长,最需要的是创造有利于公益组织成长的环境或支持性体系。因此,在公益产业链中,支持型组织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建立公益支持性体系的过程中,支持型组织NPI进行了积极探索,发展出公益组织孵化器、公益创投和公益广交会等创新项目,协助政府、...
公益性是一切慈善事业的根本特性,也是慈善监管的主要依据。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慈善法的国家,慈善法体系经历了400多年的演进过程,对公益性标准的认识逐步深化。《2006年慈善法》和慈善委员会的《慈善组织公益性指南》构成了对慈善概念的完整定义,实现了英国慈善法体系的现代化。英国慈善委员会日常监管工作的核心功能是依法坚守公益性标准,保障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英国的相关实践和...
本文在综述香港慈善基金会的发展和演变历史的基础上,根据对《香港社会服务基金总览》和《香港慈善基金总览2006》所载资料的内容分析,从成立的年份、资助范围、资助对象、资金来源地域和基金成立者等五方面检视香港慈善基金会的不同分类,进而探讨其发展趋势、治理及公众交代等议题。
作为联结市场与农户重要载体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近年来在多方的支持下,数量上有了飞速发展,但并没有形成如理论界所预期的大的合作气候,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社会各界对于合作经济组织的关注与支持,使得探明目前的合作经济组织经济绩效及其制约因素十分必要。本研究在分析宁夏地区合作经济组织基本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选择三个农民养殖协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分析、比较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江西村级扶贫规划项目的实地调研,采用对比研究的分析法,以NGO和政府制定扶贫规划的整个过程为导向,考虑相关影响因素对该研究可能的干扰,选择合适的指标进行分析,来探索可推广的非政府组织参与村级扶贫活动的模式和机制。研究发现以下结论。由于强调参与式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在对村子基本情况的了解、农户的参与性尤其是贫困农户和妇女的参与性、扶贫人员的素质和报告的编...
对于理想型的中介组织有着这样一种普遍的构想:以提供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的服务为目标,以信息沟通为纽带,通过将社区内的各种主体组织起来的方式填补单位制解体和经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社会组织化程度降低的缺失,在满足社区各主体需求的同时降低国家组织与管理社会的成本。
减贫路径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