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国际公民社会一直积极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和讨论,关注气候变化的公平和权利问题,强调社区和公民社会参与;以专业化的方式介入气候谈判,以研究为基础进行政策倡导,推动低碳革命;将气候变化纳入发展项目,使之符合弱势人群的利益,并考虑对社会性别的影响。这些视角为中国NGO提供思考和行动的参照,有助于中国公民社会能够更为主动、专业和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影响力。
本文通过研究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确定了中国公民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立场,以促进国人对气候变化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通过对NGO在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的回顾,促进广泛的社会参与,以形成政府、企业、公民社会共同治理的崭新格局。
在政策支持相对缺位的情况下,返乡工伤者的生计发展落到了本来就脆弱不堪的返乡工伤者个人与家庭肩上。因此,乐施会与惠民才提出,民间组织有必要将有能力的返乡工伤者的生计发展纳入到机构工作当中。
本文内容包括:曲靖“866”整村推进工程——政府内部全面整合实践、沪滇合作——地方政府间的整合实践、香港乐施会CDD 项目——国际NGO与政府合作扶贫实践、春蕾计划——国内NGO 与政府合作扶贫实践。
2007年,云南连心在乐施会及多方资源支持下,一直扎根于昆明主要的城中村及城郊结合部社区,以儿童工作为切入点,建立了机构与家庭及社区的关系,并逐步探索以多元化的工作策略回应流动人口群体需求,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果。其中,针对流动妇女及其家庭的工作是机构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本文通过对乐施会城乡循环流动行动研究项目和农村社会学习网络建设两个案例的论述,思考了行动研究中研究与行动结合的问题。文章提出的经验包括:首先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建立信任关系;其次研究者需要学会妥协;再次,在行动研究的各个环节,均需要通过充分的参与来保障各方行动研究的主体地位。在NGO的试验行动中,也需要学者的参与对行动过程的观察,甚至参与到关键的行动中...
本章强调了在赞比亚进行的一项研究的成果,该研究评估了赞比亚的农业增长框架及其对乐施会改善小规模农民生计的贡献。审查了赞比亚农业部门的结构,包括防止小规模农民的挑战。从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农民。本章提出了各种政策建议,以改善这种情况。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