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农地边际化的区域性、结构性及阶段性变化,将改变农户农地经营决策,加速农业生产资源要素在产业间及产业内的优化配置。前述分析表明,粮食主产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农地边际化现象。在此背景下,本章站在全国及粮食主产区层面,对其农户农地投入行为进行比较分析。
农户是农地流转中的主体,他们的意愿和行为直接影响农地使用权的流转,是诱发农地制度改革的微观基础,我国农地流转的良性调整应以尊重农户意愿为前提,以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的收入为根本目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前三次农地制度变革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农地制度变革必须从农民的需求出发,任何违背农民意愿的农地制度都将以失败而告终。然而,目前基于农户行为对农地流转的研究并不多...
本文主要从土地流转、土地闲置和土地租金三个方面论述了村集体在土地流转中的参与者职能对农地家庭财产功能发挥的影响。首先是土地流转方面,村集体参与土地流转有助于农户转出土地,有助于农地的合理配置,但不利于本地农户扩大经营。其次是土地闲置方面,村集体参与土地流转有助于减少土地闲置,有助于土地家庭财产功能的发挥。然后是土地租金方面,村集体参与土地流转会推动地片租金的...
农户是农地的直接支配者、经营者与收益者,其农地投入行为直接关系到农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大计。本研究从农地边际化视角,推演粮食主产区农户农地投入决策机理与行为,设计确保粮食安全与粮农增收协同的利益机制,进而提出有益的政策建议。农地边际化是在社会、经济、政策和自然环境等多因素交互作用下,农地收益下降或农地变得不再具有生产能力的动态...
制度变迁是新制度替代旧制度的过程,作为一种共同规范,制度规定了参与人可行的选择集,约束着当事人的选择和行为,决定了制度变迁动 力的大小及制度变迁何时发生,能否继续。农地制度作为农村的基本制度,其变革发展既会受到既得利益主体的阻碍,也会受到追求利益主体的推崇,相关利益主体间的长期博弈使得中国农地制度的变迁形成了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交错相融的路径轨迹。
农地是中国的稀缺生产要素,从社会总体效益看,通过农地流转可以实现规模效益。自农地流转政策实施以来,流转的周期短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和资金投入。并且农地长期流转是有效解决中国农业在现代化中出现的 “短板” 和农民收入 “短腿” 问题的关键。因此,推动农地流转的长期化将是中国农地流转的重要方向。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