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反教育行为     检索到  40065  条相关信息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的职责是敬业爱生,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常常出现“教育行为”,本文列举了一系列“教育行为”的表现,并大声疾呼,“育人为本”不应再停留在号召上,口号上,而是应该针对育人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批判和纠正,与教育行为作斗争。

作者:顾明远 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由于心理契约中存在的问题而诱发的大学生社会行为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必须得到教育工作者和管理部门的充分重视。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大学生进行实证研究表明:贵州省大学生心理契约总体履行情况较好;社会行为发生频次较少,程度也不算严重,但倾向突出的个别情况值得关注;不同类型大学生群体间心理契约与社会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心理契约4个维度之间相互呈...

作者:袁方舟 出版时间:2012年07月

企业捐赠款物在国内慈善领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突发性的灾害救助还是常规的公益慈善事业,企业界不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物质支持,也贡献了专业的服务技能及员工的志愿时间。本文对2009年的企业捐赠行为进行了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分析。与自然灾害频发的2008年相比,2009年企业捐赠款物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民营企业在慈善领域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不仅在企业数量和捐款数量中...

作者:李志艳 吴晨 出版时间:2010年10月

行为是人对所面临情景的一种反应。但是,人们在面对同样情景时,为什么反映出来的行为是不一样的。人的行为除“本能”以外,都是通过学习和实际形成的。流浪儿童究竟形成了什么?这需要从个人行为和流浪行为上进行探讨。

作者: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关键词:

本章构建农民工集群行为的理论框架。辨析农民工集群行为的概念,完成对概念的维度扩展;选取适用性基础理论,结合中国新型城镇化社会情境和农民工群体特征对其进行本土化修正,提出针对农民工群体的集群行为系统分析框架。

作者:牛静坤 杜海峰 出版时间:2020年01月

本文介绍贫困的定义、相关理论及其形成影响因素。

作者:段洪波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县级政府从秦代开始一直是我国最基层的政府,从明代开始,在县一级设有管理教育事务的教谕,县级政府具有管理教育的职能。20世纪初,我国县级政府设有劝学所,管理地方事务,同时接受上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以后不同历史时期,县级政府成为农村教育事务的主要管理者。新中国成立之后,在计划经济时期,县级政府是所在地区各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具有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教...

作者:刘惠林 出版时间:2012年05月

流浪儿童的行为“习性”亦即流浪生活“习惯”问题,在社会救助保护工作的方式方法与具体过程中,在其回归家庭后的生活中,在其多次离家出走的原因中,以及在其社会关系与社会生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人们需要认真对待流浪儿童人格与行为中的基础性东西或者经常性状况。可是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它的重要性。

作者: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关键词: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