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城乡二元制度     检索到  38480  条相关信息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结合部管理体制改革。首先,介绍了城乡结合部。其次,介绍了顽症难攻, 二元社会结构是障碍。最后,提出了改革的框架思路。

作者:冯晓英 出版时间:2005年03月

城乡二元制度是中国城镇化特殊性产生的决定性因素,也是造成诸多城镇化问题和制约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制度障碍。因此,要有效地推进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制度体系。

作者:黄锟 出版时间:2019年09月

城乡二元结构是造成深层次矛盾的根源,今后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系统、深刻地分析了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从全局出发,明确指出了“三农”问题的病根,指明了今后农村改革发展的前景,并提出了实现这个宏大目...

作者:陆学艺 出版时间:2010年03月

本文就是要运用制度关联理论和制度冲突理论尝试分析中国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制度关联、制度冲突以及制度冲突的协调。由于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主要归结于城乡二元制度城乡二元制度创新是整个制度体系创新的核心和重点,因此本文仅仅分析城乡二元制度制度关联、冲突与协调。

作者:黄锟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经济效率、社会平等与政治稳定是政治家通常追寻的施政目标,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目标可概括为社会公正目标。在我国,社会公正目标实现的主要障碍是城乡二元体制。中央政府为克服这一障碍所确定的战略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本文主要讨论城乡二元体制的非公正性以及城乡一体化与社会公正性目标的契合问题。本文认为,城乡分割制度既丢掉了效率,又失去了平等,更危及社会稳定。必须通过城乡...

作者:党国英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改革开放之前, 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特征, 在城市实行的是单位制。 改革开放之后, 随着新经济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 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单位制的式微, 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在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又形成了由政府和市场构成的新二元体制社会, 国有部门和民营企业在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条件较好的部门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多种...

作者: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本文认为,从制度、体制或城乡关系的角度研究农民工市民化的思路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它抓住了问题的根本。但是这种制度、体制或城乡关系究竟怎样概括才最准确、清晰?它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这一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究竟如何?能够定量分析吗?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没有预期的那样快,或者说,制度创新的预期效果并不显著,原因是什么?怎样调整下一阶段制度创新的重点和基本思路?如何解...

作者:黄锟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本文阐述了中国特色城乡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时期城乡关系开始形成与固化,这一时期发展重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改革开放之后,城乡二元结构初步转化。进入21世纪以后,城乡二元结构加速转化。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建立健全的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作者:丁宁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