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文章立足中国对印度的底层研究进行了知识社会学检讨。与印度底层研究重塑底层历史、批判后殖民主义意识形态形塑下的精英主义史观不同的是,当下中国的底层问题主要关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分化的事实及其后果。中国学界经由维权抗争来观看底层行动逻辑以及对底层行动是否具有“政治性”的争论,仅触及问题的一个方面。如何开放底层讲述的空间,倾听底层的微声,记录底层的言说...
当前,中国社会研究的重要挑战是,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政治化的话语往往掩盖了复杂生猛的社会现实。意识形态主导下的诸多话语,空泛、虚妄、浮华,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充斥在报纸电视上的这些话语,与基层社会生活真实状态严重脱节。这些话语往往非常流行,在不少场合也显得很重要,甚至属于必说必听,但是,说者不究其意,听者不解其意,其实只是出于特定的需要。这种语言的二元化,说明...
本文讨论当代中国纪录片的“底层”政治、伦理与美学。中国纪录片的底层问题与中国社会和主流媒体的大格局相关联,作为主体的导演在进行底层表述时,其位置、态度与方法,构成了中国纪录片伦理的结构性存在。
本文分析了韩国女性工人与快速现代化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女工日常生活文化和阶级认同,来探寻底层视角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下岗失业问题是中国在世纪之交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明确这一困境发生的背景,即为其在社会结构与社会转型过程中定位,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因为这不仅涉及能否了解和把握失业问题的基本性质与社会后果并有效地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而且关涉到能否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社会进行准确的定位。无论是确定一个社会的基本政策取向,还是思想的基调,都需要以此为基础。这是我...
通过学者所借鉴的理论来源与分析的经验基础上,可以对既有的农民上访研究的三种分析框架进行检视与反思,并提出可拓展的路径。“权利诉求—抗争政治”与“道义伦理—底层政治”的分析视角及西方社会运动理论与底层政治理论,对研究中国农民上访问题有着开创性意义。但也因理论思维的束缚,虽共享了“抗争”这一基础性假设,却遮蔽了中国农民上访的复杂性。在深度经验探究中,越来越多的学...
近些年来关于下岗失业问题的研究形成的一个思维定式是,人们所说的下岗失业往往针对的仅是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顶多将原来集体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包括进去。但事实上,在我们的社会中,还存在另外一个数目庞大的失业群体,这个群体至今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他们就是在本章中我们称为“新失业群体”的人群。对于他们,我们既缺少一个经验层面上的全面描述,也没有在政策层面上对他们进...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