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在以往的犯罪学研究中,人们常常关注对罪犯的研究,研究犯罪行为产生的各种原因、惩治措施及其预防问题,却忽视了犯罪行为的另一方——受害人。1973年在耶路撒冷召开的“第一届受害人心理学国际讨论会”上,研究了社会对犯罪行为受害人的态度;而“第三届受害人心理学国际讨论会”有专门讨论题:年轻漂亮的受害女性。可见对于被害人尤其是女被害人问题的国际关注。在所有的犯罪形式中...
婚内强奸的特殊性和隐蔽性决定了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婚内究竟有无强奸——司法实践裁决不一,立法规定模糊不明,人民认识众说纷纭。其理论主要有婚内强奸“他罪说”、“两罪说”、“肯定说”。尤其是“肯定说”的诞生,体现在社会法治思想的进化过程中,对妇女不可侵犯的性权利保护的价值取向。“耦合权利义务说”成为婚内强奸立论的新原点,本文对该理论的基本理念、相关概念进...
20世纪70年代美国强奸犯罪猖獗,其背后的重要原因就是社会对女性的性表达、性历史和言行举止存在偏见,倾向于责怪被害人,导致了强奸报案率低和定罪难。在此背景下,美国推动确立了强奸盾牌条款。分析一手的立法史料及犯罪数据有利于研究强奸盾牌条款的法理基础:打击犯罪,鼓励报案,保护被害人,完善陪审团审判制度和革新社会观念。在《联邦证据规则》的框架下分析被害人性历史的可...
虽然我国性暴力的实际状况难以估计,但可以肯定的是,通过不报案、不立案、不起诉等途径,逃脱人们视野的性暴力案件数量可观。强奸历来是刑法严厉打击的对象。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罪行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本文希望通过对一个性暴力个案过程的分析,来认识案件进行中双方当事人的策略及其可利用的资本,特别是法律与习俗在其中的作用。本文的访谈资料全部来自于女性受害者,希望从女性受害...
舆论焦点事件并非简单的传播问题,它的产生是有其社会背景的。事件本身的冲击性和社会矛盾的现实存在是构成舆论焦点事件的两大要素。2012年,在河南省发生了“法官眼花判错案”、“持枪威胁记者”、“永城官员强奸幼女”等事件,这些事件虽然是孤立的,但却折射出社会存在的问题及其风险。从舆论焦点事件的应对来看,积极应对成为主流,应对之术有所提高,但应对之本却有待于确立。依...
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北京行动纲领》(以下简称《行动纲领》)把“妇女与暴力”列为第四个重点关注领域。国际社会及联合国各机构对性别暴力的关注范围不断扩大且关注程度持续加深。20年来,中国政府和民间组织在防治性别暴力领域既取得了一定成就,也面临诸多挑战。
由于性别意识并非主张性别隔离、性别对立,因而反对性别歧视,特别是反对对妇女的歧视,必须有男性的加入,性别平等需要男女两性共同的努力。本文提出,法学领域中的性别意识,包括在法学基本理论研究、立法、司法中融入性别意识,使法律建立于对男女两性全面关注的基础之上,从而改变传统法律体制中妇女权利边缘化的状况。
文章主要研究“媒体审判”的具体内容,认为我们也不该用“媒体审判” 这样对媒体有先入为主成见的词语来称谓案件报道失范行为, 给司法腐败分子的暗箱操作提供口实。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