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晚清社会     检索到  58005  条相关信息

文章利用新近影印出版的档案材料,详细探讨了被以往学者忽视的晚清吐鲁番社会中的保甲建设情况,指出其四个建设时期所面临的各自原因与当时新疆乃至全国的形势密切相关。至清末,伴随着巡警制度的建设与运行,原有的保甲制度逐渐被取代。

作者:王启明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学术界一般认为随着晚清新疆建省,吐鲁番原有领队大臣与札萨克旗被取消,以吐鲁番郡王为核心的札萨克旗体系也不复存在,但根据新近影印出版的档案资料研究,原属吐鲁番领队大臣管辖下的西部基层组织(苏目、阃都、佰什户)仍存在了十几年。本文利用相关档案材料着重就当地基层组织“苏目”的建制、裁撤及其社会角色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弥补了该问题以往的研究不足。

作者:王启明 WangQiming 出版时间:2018年03月

本文主要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北京市婚姻制度和婚姻礼俗具有什么特点,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婚姻制度及婚姻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作者:李慧波 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国学”是一个与“西学”相对应的概念,1902年夏秋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致函黄遵宪,提出创办《国学报》,1906年,章太炎在日本东京开办国学讲习会(又名“国学振起社”),这是用“国学”代指中国传统学术的较早记载。在“国学”这个概念出现之前,湖广总督张之洞则是最早系统思考中国传统学术与西方学术差异的人,他在主政两湖期间,提出了“中学与西学”“旧学与新学”的概念...

作者:孙劲松 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关键词:

甘宁青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一个多民族交融聚合的重要区域。这一地区之所以会形成比较密切的民族关系,与其具有较为相近且利益互补的地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作者:朱卫 出版时间:2017年03月
关键词:

光绪初年清朝重新恢复对新疆的统治后,朝廷和地方官府为了克服过去通过伯克等地方精英间接治理新疆的诸多弊端,希望能与民间百姓实现比较直接的交流,拉近官府与当地民众的距离,因而在当地维吾尔百姓中大力开展汉语义学教育。以往限于资料,未能取得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利用新近影印出版的《清代新疆档案选辑》等第一手档案资料,就晚清新疆义学教育过程中的教材、考课与经费等内容进行...

作者:王启明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清代东北地区水灾频发,尤其是晚清时期,随着东北地域的开发,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逐渐遭到破坏。水灾频繁发生,给当时的小农经济、百姓生活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极大影响。本书从区域经济史和区域社会史的视角,探讨了有清一代东北地区水灾及其打击下的小农经济、灾民生活、社会冲突、政府与民间的救灾措施和应对机制,了解和把握水灾与区域经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及互动...

作者:于春英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本文以个案研究方法,运用社会创新理论与组织学理论,分析了上海浦东区社会发展局委托上海青年会即非营利组织管理一个街道社区服务机构——罗山市民会馆的过程,论证了这是在社区服务领域中的“去国家化”尝试,属于“政治创新”的内容。它表现了新型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即更具协商性而非命令性的新型权力关系在第三部门的发育中逐渐衍生。第三部门创新的力量既来自社会也来自国家。政府职...

作者:朱又红 出版时间:2009年07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