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从全村的视角看永顺村的脱贫成效。首先是对直接的脱贫效果的评价,也就是脱贫质量评价,使用了建档立卡数据和抽样调查数据。其次,以2016年底脱贫出列为节点,作为对“脱贫不脱政策”机制的响应,专门论述了2017年以来的后续帮扶开展情况。接下来,站在全村视角,概括了村庄发展的基本情况。最后是回应报告之初提出的分析思路,对永顺村的内生性发展给出中性偏积极的评价。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然而长期以来,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底薄、路子窄、管理乱,使集体经济发展陷入“扶持政策失焦、内生动力失活、发展机制失调”的困境。对此,天长市在农村产权改革背景下,以加强政策引导为推手,以激活内生动力为重点,以健全发展机制作保障,通过“政府精准化培育、资产市场化运作、村庄结对化成长”,促进了政...
土地下户时期,双河口村在公益事业方面表现出的基本特征是:公益事业的需求虽然是内生的,但启动的力量却来自村庄外部,来自政府的行政启动和“输血式”推动。双河口村在民政局支持下,通过绿色工程、改造水利、修筑村路、改造村校等方式推动了乡村公益事业的发展,但在外力退出后出现了机制性脱序的问题,公益事业陷入困境。
首先,本文阐述了重建以家户为基质的村落经济秩序的主要特点,一是超经济权力强制从生产领域的退出与农民经济自由的获得,二是国家、行政村和农民的关系集中体现为税费的提取与缴纳,三是现有土地分配方式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其次,本文以民间互助讲述了双村社会关联的具体特征。最后,本文指出了在村庄经济的再造中,基层市场体系作为地方社会的公的空间,有着其独特的作用。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的村庄究竟向何处发展?学界关于村落终结、村庄消亡的声音持续不衰,李培林:《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谢志岿:《村落如何终结?——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制度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第5期。刘梦琴:《村庄的终结:城中村及其改造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田毅鹏、韩丹:《城市化与“村落...
本文通过现实考察与实证研究,表明城市规模扩展显著促进了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其次通过文献研究与政策分析,表明就地城镇化带来的农村新社区是传统的封闭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最后通过对现存问题的分析确立今后的推进策略。
本文在城镇化发展以及动力机制等相关理论指导下,结合贵州省城镇化发展实际,围绕城镇化发展动力结构及运行机制的变迁,梳理城镇化发展理论基础,分析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态势,在对贵州省城镇化动力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贵州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提出完善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的对策措施。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