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村庄文化     检索到  43031  条相关信息

改革开放以来,静宁县村庄建设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村庄规划,大致走了一条从规划到实践、从点到面的路。开始于2006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是使农民生活达到新水平,民主政治取得新发展,基层组织具有新活力等。目前在村庄建设方面,已进行了民居统一改建,但以村容整洁为目标的治理进程还存在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作者:魏胜文 穆纪光 安文华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首先,本文阐述了重建以家户为基质的村落经济秩序的主要特点,一是超经济权力强制从生产领域的退出与农民经济自由的获得,二是国家、行政村和农民的关系集中体现为税费的提取与缴纳,三是现有土地分配方式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其次,本文以民间互助讲述了双村社会关联的具体特征。最后,本文指出了在村庄经济的再造中,基层市场体系作为地方社会的公的空间,有着其独特的作用。

作者:吴毅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本文主要阐述了三个基本问题。第一,在中国现代化的宏观变迁过程中,双村村治变迁的三个基本逻辑:现代性、国家和村庄地方性知识三者之间,呈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可以被理论化的互动结构,这种互动结构又是如何具体地形塑村治变迁形貌的。第二,关于双村的微观叙事对于理解整体性的20世纪中国乡村政治变迁有没有意义? 第三,以微观的村庄叙事作为学术研究历程中的一次努力和尝试,对它...

作者:吴毅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村庄清洁行动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本任务。本报告通过对村庄清洁行动开展中的政策法规、资金投入、地方实践等方面进行梳理,并基于农户调查分析村庄清洁行动现状。本报告分析发现,当前村庄清洁行动全面推进过程中还存在部分地区群众作用发挥不够明显、部分偏远村组环境卫生整治进度落后、长效机制还不完善等问题,最后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重点关注偏远村组环境卫生整治、建立健全长效...

作者:刘钰聪 出版时间:2024年01月

土地下户时期,双河口村在公益事业方面表现出的基本特征是:公益事业的需求虽然是内生的,但启动的力量却来自村庄外部,来自政府的行政启动和“输血式”推动。双河口村在民政局支持下,通过绿色工程、改造水利、修筑村路、改造村校等方式推动了乡村公益事业的发展,但在外力退出后出现了机制性脱序的问题,公益事业陷入困境。

作者:吴毅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有关现代化问题的经典研究告诉我们,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对相互关联的不可分割的历史现象。这种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工业化会促使农村居民向城市迁移。发展研究中的“依赖理论”也似乎印证着这种看法,认为受到中心(都市)制约的“边缘”(乡村)难以摆脱萎缩和长期落后的命运(A.G.Frank,1985)。按照这些理论预设,处于边缘末端的村庄的前景,无疑是暗淡的,终将走向消亡。...

作者:折晓叶 陈婴婴 出版时间:2000年10月
关键词:

教育究竟扮演何种角色?现代教育在其肇始之际,就定位于充当国家与人民求富求强的利器,是现代政体、民族身份得以建立与合法化的重要熔炉。本研究进入具体的村庄,具体的族别、性别,具体的经济阶层,具体的亲戚关系、活动空间、信息空间之中,来看村庄中的人,他们的生计操持、文化表达与教育诉求,来考察教育之于村庄的意义。

作者:刘云杉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地处晋蒙交界,该县老牛湾村具有移民文化特征,较充分反映了内蒙古地区近代以来居民结构以及行政区划的演变过程。此外,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交通闭塞,土地贫瘠,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远远滞后于内地发达地区。本书特别注意到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传统文化传承危机问题,认为开展当地旅游不仅可以带动经济,而且借此传承民俗文化。这是个值得重视的创见。

作者:孙驰 杨建国 王海峰 孙驰 杨建国 王海峰 出版时间:2012年04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