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村落社区     检索到  25093  条相关信息

本文介绍了凡村的基本情况,并简要阐述了作者选取凡村展开个案研究的原因。凡村地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辽河、凡河流经全境,适宜粮食生产,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在村改居工程实施之前,村内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劳动方式和生活来源;村改居之后,凡村已经转变为一个类城市社区,从行政村落村落福利的层面来看凡村村落边界高度清晰,但由于陌生人相对增多,村落地理...

作者:赵爽 出版时间:2023年06月

农民集中居住是政府主导的一种剧烈的农村社区变迁过程,通过对五省份的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及其文化适应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农民集中居住过程中的文化适应不仅呈现地域上的差异性,而且呈现类型上的差异性。农民集中居住不仅是一个物质空间变更的过程,也是其适应另一种文化生活方式的过程,更是重建新型农村社区“共同体”的过程。

作者:郭占锋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贫困的发生与村民所在村落提供的公共服务有着直接关系。如果村民能够在村落获得较好的公共服务,必然有助于提高其收入,降低其贫困发生的概率。而村落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与村落政治结构相关。本文讨论村落政治结构对村落提供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及其对贫困发生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村落政治结构以减轻贫困。

作者:樊明 出版时间:2018年03月

乡土社会存在或明或暗的边界,具有闭合性与开放性不断循环的二维属性,这决定了村落发展中向内与朝外的二维视野。向内是闭合性与乡土新农村建设,农村走特色与多元发展之路;朝外是开放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跳出农村,农村人口加速向外迁移。在城市打工、县城买房、农村依然保有责任田的三栖模式是乡土社会闭合性与开放性融合交汇的产物,需要加快制度改革与创新,不断培育与优化市场...

作者:熊凤水 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呈多元责任主体共同参与、多元保护模式共同进行、部分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高度重视及有效保护的可喜局面,但依然存在着火灾频繁、过度商业化、千村一面等问题。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应继续完善普查调研,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教育宣传,并将传统村落纳入财政预算,从而使传统村落及文化得到合理保护及传承。

作者:杨帆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本文认为河南传统村落因其地形、文化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征。河南传统村落生态环境基本保存完好,地区特色旅游业蓬勃发展,但也存在空心村、保护性破坏、过度开发、习俗变异等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与各社会团体及个人采取有效手段,既能使原住居民因为拥有这样宝贵的资源而获得利益,又能保护村落生态并活态传承其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陈勤学 许少辉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本书以苏北江边村为田野地点,运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文献资料方法对农村单身汉进行研究。首先,本书辨析了农村单身汉的概念,阐释了农村单身汉的形成机制。其次,本书讨论了农村单身汉个体及其家庭的策略行为。再次,本书论述了单身汉的身份认同困境,以及单身汉在家庭、社区以及流动的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接着,本书阐释了单身汉的性问题现状与公共安全问题。最后,本书对农村单身汉...

作者:彭大松 出版时间:2017年04月

川渝地区传统村落与周边环境协调,保护与修缮工作也在有序展开,非遗项目保护措施逐步完善,传统村落原住居民保护意愿增强。川渝地区存在的问题;原住居民在保护工作中被边缘化;保护规划理论与实际脱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年龄偏大等。本文认为当下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要以人为本,活态传承;以保护为主,有序开发;注重传承创新,重建乡土文化。

作者:龙明盛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