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章主要介绍了2005年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2006年宏观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等内容。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什么叫人口问题。我认为人口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人口和国家的版图、人均资源的占有量以及其比例关系问题,如果这个比例关系超过了世界的平均值,就说明此国家存在人口问题。
本文分析了我国2006年经济增长情况。经济普查的结果显示,在GDP总量大幅提高和经济增长率逐年提升的同时,一些反映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的数据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本文首先分析了2000年农村经济发展地区差异变化的特点:经济总量差距继续增大;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收入的比例关系出现新变化。其次指出了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地区差异:经济总量差距、农村产业结构差距;农村经济效益差距;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方面存在差距。最后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协调发展的新思路。
自2006年以来深圳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始终介于47.3%~53.5%区间,明显低于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与深圳“十二五”规划的60%目标尚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包括,消费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严重滞后,住房价格的暴涨制约了人们的消费能力,户籍与非户籍十分特殊的人口构成,以及第三产业的内外开放度相对较低等。本文认为,应辩证认识深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
2007年以来,北京经济维持了高位稳定增长态势,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趋于协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随着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70%,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比重超过70%,北京已经率先进入了后工业经济时代。在后工业经济时代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服务性经济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另外,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如何应对“...
本文首先分析了扶贫资源配置总量与结构,梳理扶贫资源配置渠道、配置方式的构成和比例关系,动态研究贫困区域扶贫资源配置结构的变化规律。其次,对扶贫资源诱致贫困区域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的相应表现与效果进行评价。再次,对扶贫资源配置的总体效应进行分析,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扶贫资源对于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提高和农村发展尤其是产业发展的实际效应,分析扶贫资源之于区域产业结构、...
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是根据一定的社会标志和经济标志将人口划分为各个组成部分而形成的人口结构。11004595它是按一定的经济特征或者社会特征来划分和组合的人口结构比例关系。主要包括阶级结构、民族结构、宗教结构、教育程度结构、婚姻家庭状况结构、人口的产业结构、劳动力资源结构(在业人口与失业人口)、在业人口的行业结构、在业人口的职业结构、在业人口的科学技术等级构成...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