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文章首先回顾了民工流动的历程。其次,分析了1995年以来农民工在新阶段的基本表现。第三,文章分析了民工流动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后,文章做出分析预测。
长期以来,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关注和有效的帮扶,也缺乏能够让进城务工人员主动和乐于参与的平台。浙江奉化西坞街道的力邦社区,是全国首家进城务工人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通过开展一系列如社区文化建设、技能培训、文化教育等工作,建立真正的“学习型社区”,使当地进城务工人员找到生活和精神文化的双重归属感。
来自《北京日报》的报道:北京电视中心新址的工地上出了一件新鲜事,让来京务工人员备感欣慰——某建工集团施工人员生活区大门口上的门匾由原来的“民工之家”改为“员工之家”。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民工们却对此感慨万千,在心理上得到了慰藉。一位来自河南的民工深有感触地说:“这一个字的改动,让我心里暖乎乎的!”11556084这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代表了进城务工者的共同心...
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是事关农民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也是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本文对中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工作进程、主要举措以及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从户籍、就业、医疗、工资、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详尽呈现其保障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当前农民工维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深层次的原因,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保护路径的选择、配套...
城镇化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中国二元户籍制度导致农民在转变身份过程中经历了生活在城市但没有市民身份的农民工阶段,这使得农民工成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河北在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引人深思的悖论现象。户籍门槛降低了,却没有出现蜂拥进城现象,国家现在鼓励进城,但农民却开始犹豫了,这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民争相花重金购买蓝印户口形成...
温州市已基本形成“以全日制公办学校随班就读为主渠道、以单独举办民工子弟学校为次渠道、全社会关心民工子女教育”的格局。近年来,随着温州经济规模的扩大,来温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以每年2万人的规模递增。一边是流入地政府教育资源接近饱和,一边是不断涌入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温州教育正面临着新的人口压力,高标准高水平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正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亟待在全市乃...
本文首先阐述了河南进城务工人员的基本情况:从年龄、性别、职业、地区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其次作者调分析了查结果:双重身份结构下的心理尴尬;自信与自卑的双重心理矛盾;择业困难所形成的心理悲观;社会资源的缺乏导致心理排斥;社会认同不明趋的心理剥夺和抵触。然后文章叙述了对进城务工人员社会心理状况的预测与预防措施: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 摒弃制度性歧视和排斥农民工的...
《社会学研究》 1996年第4期 李培林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