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中古时期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繁荣,中国和丝路沿线各国均展开密切的交流,很多异域物品经商人、使者等之手传入中国,这其中也包括来自西亚即波斯一带的物品。本文以波斯锦与锁子甲为例,指出这两样物品均产自西亚波斯一带,随着中西交通的开展,它们也通过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域、河西走廊(敦煌)等,进而传播并影响到内地,说明了陆上丝绸之路的活跃对西方文明传播的推动作用。
相对于活跃于陆上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等,唐代波斯人来华可谓海陆并重,东南沿海一带也是他们活跃的地区,这一批人多为波斯商贾,在唐代沿海地区商业发展及海上贸易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公元6世纪至9世纪,波斯舶横行于从波斯湾至中国南海之间海面上,而中国的船只8世纪前后也直航至波斯湾什罗夫、巴士拉一带,促进唐代海上丝绸之路一个大的发展。继之而起的阿拉伯人等在唐宋元...
该书原作者是G.勒·斯特兰奇,1854年出生于英国,是研究阿拉伯波斯的著名东方学家,一生出版了著述10余部,如《穆斯林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理学》等。从其著作来看,主要涉及东方学,特别是对阿拉伯、波斯历史地理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奠定了他在东方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成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东方学家之一。直到今天,凡是研究中东、...
《拉失德史》是中华民族史学典籍中用波斯文撰写的文献之一。此书在研究元明时期我国新疆和中亚历史、地理以及史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对古代历史、地理文献的运用以及对其他文献的发掘,均能究源探本,括举无遗。本文从史籍、田野、口碑等三个方面对此书的史料来源进行分析,力图厘清其来源。
丝绸之路图案艺术在历史发展中是一个多元化存在的文化现象,多民族图案共生的存在形态归根于民族迁徙带来的多民族聚居现象。从丝绸之路文化的共时性来看,游牧化的生存空间和以发展各民族之间贸易交流为目的的众多民族聚居形成的社会空间,促进了图案多元存在以及多向发展;就丝绸之路文化的历时性来看,各个时期由于民族迁徙、斗争、聚居和贸易带来的文化冲突和文化接受,使得更广泛的印...
文章以丝绸为主线,介绍了公元前500年~公元751年中国与罗马等过的交往,并对丝绸之路做了概括描述。
草原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使粟特人大量进入并留居于突厥汗国政治中心所在的漠北地区,成为漠北草原上最重要的商人。在东突厥汗国中,出于对丝路利益的共同兴趣,游牧的突厥人和擅长经商的粟特人相互协作。粟特人凭借他们的经商才能,利用其优势地位,在东突厥汗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粟特人的经商活动也促进了中原与东突厥之间的物质文化文流。东突厥汗国灭亡...
丝绸传入吐蕃始于公元2世纪前后,初期仅为少数贵族获得的极为珍稀的赏赐品。随着唐蕃之间以及吐蕃与中亚、西亚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丝绸在吐蕃社会的流传日益广泛,丝绸所具有的价值、功能以及象征意义也在不断丰富和扩展,逐渐成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属性的物品,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着吐蕃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程度,深层次地改变和影响了吐蕃民族的传统习俗,在吐蕃文明最终融...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