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教化”是儒家政治理念和实践的核心,其中包括面向庶民的教化。王学有不同形式的庶民教化实践探索,其中,以王阳明的《南赣乡约》为代表的庶民教化是通过乡村社区组织化的形式向底层民众布教,贯彻的是自上而下的言教方式;以泰州王学为代表的庶民讲学,则是基于“圣愚无间”的平等观,通过扩大原本仅限于士人精英的讲学活动,让庶民自觉其道德;以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为代表的则是以...
柏拉图以自身理论的和实践的经历与努力,提供了启蒙/教化辩证法、法制国制度设计达取和支撑人类幸福生活的两种卓越的哲学方案案例。前者目的在于以辩证法启蒙城邦公民如何关照自己的灵魂,如何使自己的生活臻于至善,为日臻败落的城邦树立某种伦理道德规范;后者在兼顾人类现实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试图用法将知识、法与既往生活经验连接起来,作为表达对人类最高关切之政制根基。而青年马...
本文尝试从经济学、社会学、民俗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的视角来分析坎村合作的社会基础。坎村集体资源合作治理主要是在血缘伦理合作的基础派生出来的利他教化型合作、多次博弈型合作和协商共识型合作的产物,本文通过对利于合作的传统因素、为己利他的社会交换相互交织、村民的公平心理偏好、关系紧密的社会网发展出多种合作类型等方面分析坎村合作发展的逻辑。
农民的生计首先是以自然资源的使用为基础的,然而,农民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还具有其社会属性,个人仅凭生而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属性是无法在社会中生存的。因此,每个农民在作为自然人的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人,而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过程,在社会学中我们称之为社会化。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社会化是...
社会治理是我国新时期“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深化改革时期社会治理从一元治理到多元治理、从集权治理到分权治理、从人治到法治、从管制治理到服务治理出发,阐述西部地区社会治理现状,指出西部地区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并从理念、定位、主体、方法四个方面给出构建西部地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政策建议。
本章首先介绍了农村社会治理的概念及内容,结账分析了乡约、乡规民约与村规民约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户籍制度是一项与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密切相关的制度,并由之形成了一项基本的社会管理体制。户口的管理是社会秩序的形成过程,而这需要公权力逐步渗透进社会。户口的管理从最初的秩序形成到与衣食住行结合从而实现相应的全能目标,包括政治上的,经济上的,还有社会上的。在城市化、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流动治理首先应确定构成社会结构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轴心时代的先哲们设想的理想社会有两个维度: 一是人的幸福;二是社会和谐。此后经历三千余年,人类历史跨越了农耕时代,进入近现代的工业文明时期,轴心时代的理想之光仍是现代国家、族群改造社会的目标。关于“人的幸福” 理想,本文介绍了东方文化的“乐与福”和西方文化的“善与德”。关于“社会和谐”理想,本文介绍了西方“和谐理论”和中国古代“和谐思想”。本文还分别介绍了中...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