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魏光焘是晚清西北史上较有影响的人物。他护理新疆巡抚期间,力主塔城改制、开发罗布淖尔、整顿防务、查实伊犁善后贪污案,以及与俄力争界务等举措,不仅有效维护了新疆地区的稳定,而且对于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史记》传播可分为三个阶段,自西汉昭、宣时起至哀、平时止,为秘藏时期,仅有少数人读到,是为第一阶段。东汉初期至中期,为半公开式,是为第二阶段。东汉末期改称《史记》,其书大行,是为第三阶段。每一个时期的传播都有一定的背景。原书既有正、副二本,杨恽已宣布正本,汉廷对副本是不能永久保密的。至《盐铁论》引用在先,刘向、扬雄校雠于后,虽皆认为是有价值之书,还是只有少数...
学术界一般认为随着晚清新疆建省,吐鲁番原有领队大臣与札萨克旗被取消,以吐鲁番郡王为核心的札萨克旗体系也不复存在,但根据新近影印出版的档案资料研究,原属吐鲁番领队大臣管辖下的西部基层组织(苏目、阃都、佰什户)仍存在了十几年。本文利用相关档案材料着重就当地基层组织“苏目”的建制、裁撤及其社会角色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弥补了该问题以往的研究不足。
“箭服”是我国天山南部绿洲居民传承至今的一种独有服饰,21世纪初仅在克里雅河尾 的于田县达里雅勃依乡境内存在活态样本。由于文献缺载,“箭服”的相关资料以民间传说、口述史和外国探险家的游记为主。本文对这些相关资料进行学术性归纳、分析和鉴别,以促进“箭服”研究向纵深发展,为国内服饰史研究提供资料参考。
新疆,古称西域,位于我国西北部,亚欧大陆腹地。
文章主要介绍了古代丝绸之路天山南路的历史概况及途径的自然地理景观。
本文以对十六国史书的体裁、成书过程的考察为中心,从修史运作的视角来观察十六国时期官修史的发展。十六国诸国官修史书以编年体为主流体裁,修史运作主要是“起居注”与编年史两步,所例外者,十六国前期的汉赵在刘渊、刘聪时期是修撰纪传体史书,十六国中期的前秦、后燕很可能出现了从“起居注”到纪传史的修史运作。十六国的编年体官修史在修史运作过程中的性质、作用近于后世《实录》...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