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视障教育学校     检索到  49814  条相关信息

本报告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中国残疾人学校体育的发展进行梳理,发现残疾人学校体育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和发展期三个主要阶段。对残疾人学校体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相对完善;特殊奥林匹克运动的蓬勃开展,丰富了智力障碍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特殊教育学校运动场地保障了特殊体育教育的顺利实施;国家高度重视普通高等学校中的特殊体育教育。残疾人学校...

作者:郝传萍 李泽慧 曾艳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偏乡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和地区都非常重视的课题。台湾地区于2017年11月21日通过的《偏远地区学校教育发展条例》,具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本文认为,棍棒与萝卜策略对留任偏乡教师可能效果有限,为偏乡寻找最好的师资不如让有心在偏乡任教的教师留下来,应当减轻偏乡教师负担,在偏乡学校试行一些特殊政策,给偏乡更多经费并合理配置。本文还提出,勿以学业表现作为偏乡学校教...

作者:孙刚成 何俊青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政策历经酝酿、形成、启动、转型阶段,在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过程中也出现过大班额、农村学校寄宿制不完善以及撤点并校导致的乡村文化落寞等问题,历经40年的积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日趋完善、成熟,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带来的问题不断解决,始终将以学生为本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者:孙颖 魏海潮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学校社会工作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并随着整个社会工作的模式和理论的发展而发展。我国港台地区于20世纪60~70年代引入学校社会工作,并形成当地工作模式。20世纪90年代,学校社会工作在我国沿海地区得到重视,并取得探索性发展。目前,学校社会工作在我国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并且在有些地区已经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模式。

作者:陈涛 出版时间:2010年07月

2005~2015年十年来,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过程中,学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尽量做到留守儿童的学校生活和业余生活的全覆盖,从寄宿制学校到农民工子弟学校,从“代管家长”到全方位的照看留守儿童,倡导以公平为核心的教育方式,推进民办教育的发展,体现了学校教育的全方位发展。

作者:王开玉 陈丽雯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对甘肃宕昌、秦安和成县三个县的调研发现,硬件设施建设保障、校长与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以及学生身心健康改善,是农村寄宿制学校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住宿条件差,许多学生在校外租房住,不利于学习,也增加了农民负担。食堂饭菜质量差,开水难以充足供应。校园文体活动匮乏,学生远离家庭,身心健康堪忧,交通安全存在隐患。应加大财政投入,保障硬件建设、校长教师培训和学生生活补贴。

作者:李泽林 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本文内容包括南非教育的基本背景、南非的学校教育概况、南非的学校教育管理机制、南非的公立高等教育机构、南非的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南非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学院、南非的社区教育与培训学院、南非的技能培训与行业教育署、南非国家工匠发展计划。

作者:王鸿凯 刘霞 柳岸敏 黄超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

本文通过对两类学校之间差异的描述,来展示流动儿童在城市的就学状况,并进一步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这些差异对流动儿童的影响。

作者:王毅杰 高燕 出版时间:2010年05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