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通过对2002年和2010年居民住户财产调查数据加以分析,从中发现了这一时期中国居民财产分布变化的几个主要特点。首先,这一时期中国居民的财产价值出现了高速增长,即使按照不变价格测量,中国居民人均财产价值的增长率仍超过了同期的人均国民收入和人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在短短的8年时间内翻了两番以上。其次,中国居民的财产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之一是财产持...
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对中国居民的财产存量及其不均等状况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模拟了遗产税政策对我国财产差距的影响,而且我们还区分了不同的遗产税方案设计在财产差距调节方面的不同作用。据此,我们从遗产税实际征收的角度,提出一些有效调节和引导财产分配格局的政策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本文认为财产性收入是导致城乡、区域、行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从土地收益、住房收益、资金收益分析来看,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重点对象是农民。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差别式税收制,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本章从渐进式改革的视角探讨房地产价格波动对财产性收入分配的影响。与现有文献不同,我们更加关注房地产价格波动非市场因素及其收入分配效应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城乡之间和城镇居民内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而且也体现在不同区域之间。在本章,我们将直接利用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数据进行分配效应的非对称性检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本文首先对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状况进行了多角度的实证描述,接着对居民收入差距及其调控政策进行了国际比较,最后提出要加强和完善政府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调控。
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促进居民增收。一方面, 普惠金融通过提高融资可得性便利 “三农”、 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等获得生产经营所需的融资,高其经营性收入。另一方面,普惠金融有助于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通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帮助广大居民拓展投资理财渠道,提高居民家庭财产的盈利性和安全性,实现家庭财富的保值增值。
●1995年以来,中国城乡人均收入相对差距经历了“快速下降—快速拉大—平稳拉大”的变化。其中,城乡人均收入相对差距由快速拉大到平稳拉大的转折点是2004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来源具有双支柱的显著特征。1993~2007年,在收入来源多样性方面,城乡之间既存在绝对差距,也存在相对差距,总体是农村高、城市低。在省际分布上,城乡差距具有东高中低、西部差异较大的格局...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