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迁葬     检索到  21  条相关信息

幽州地区在隋唐时期的地位多变,国力强势时,为开疆拓土的经略之地;国力衰微时,则为军事防守的要地;多数时期,充任中央政府经营东北的前沿。在已经刊布的唐代幽州地区墓志铭中,部分墓志铭存在着迁葬的记载。此前有学者关注过唐人死后迁葬两京的现象,但唐代幽州地区的墓志铭反映出不同的区域社会特征。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幽州镇逐渐成为河北三镇的文化中心,士人北走河朔成为唐代后期...

作者:蒋爱花 Jiang Aihua 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河南卫辉市出土隋代乞伏令和夫妇墓志铭做进一步考释。首先,讨论乞伏令和的族源系建立西秦的乞伏鲜卑一支,早在西秦灭亡之前即投附北魏,居马邑;其次,因其系唐时祔葬于夫人墓,故墓志较其史传所记简约,对其迁葬原因也做了一些推测;最后,对令和夫人郁久闾氏墓志内相关的族属(柔然)、封号及葬地等问题做了一些考释。

作者:周伟洲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在宗族社会里,不同的传统文化都与宗族的存在与发展息息相关,具体体现在宗族信仰、观念、习俗和教育四个方面的实态和形态上。

作者:李松有 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来源:搜狐网发布时间:2022-02-26
关键字:兰考县 蔡松涛 脱贫

驻村第一书记作为我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现状。本文以黔北A村为个案,跟踪调查驻村第一书记介入A村以来,村庄由脱贫转向振兴的实践过程。主要包括驻村第一书记从政策宣讲和重视教育、评选模范、挖掘红色资源、发展种养殖业和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实践。驻村第一书记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成效的原因在于他们所处的“结构洞”位置拥有资源优势、对...

作者:李安连 王国勇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吴氏宗族自落基以来已经发展了600余年,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吴氏宗族也形成了其共同的文化观念与活动,这些共同文化成为吴氏宗族团结的心理基础,也是促进宗族绵延的深层因素。本文分别从宗族信仰、生育崇拜、生活观念与习俗、文化活动、文化教育等层面阐述吴氏宗族的传统文化形态。

作者:张利明 出版时间:2017年03月

本文作者认为历朝历代对于冥婚的管理,可以给当今政府以借鉴:对于政府来说,以宽容态度对待充满人性关爱的冥婚,作为传统丧葬文化的一部分,冥婚体现了中国人守护人伦、恪守家庭亲情的美德;而对于那些不择手段的犯罪问题,则应当用法律手段予以处理,这也是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必要保障。

作者:顾春军 出版时间:2018年07月
关键词:冥婚丧俗殉葬

文章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收养、民间组织及婚姻、殡葬、户籍的规范管理等对1988年中国的社会政策进行研究。

作者:时正新 出版时间:2000年0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