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2016年5月26日,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简称“研究院”)在陕西师范大学文科科研楼312报告厅举办了名为“西凉乐——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交融的结晶”的讲座。此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翠琴先生主讲,研究院周伟洲教授担任主持人以及讲评人。研究院全体在校师生及部分外系学生参加了此次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于26日15时开始。首先,周伟洲...
2005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古老的民族艺术迎来了新的春天,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品牌。从此,木卡姆的舞台越搭越大,道路越走越宽,从新疆走向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现在,这颗“东方音乐的明珠”已成为中国演艺界走向世界的又一张崭新的文化名片。
广西农耕文化是以农民为主体、培植水稻为客体的在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风俗文化。广西农耕文化具有民族性、自主性、自足性、和谐性等特点。从火耕水耨到更先进的生产方式,相似生产方式带来相似的农具文化,相似农耕方式带来相近的田间文化,相似生产方式带来相近的民俗信仰,进而通过相似生产方式形成相近的民族意识。近代以来的生产方式变革带来了经济互补,晚清的开埠通商加速了广...
南宁市作为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城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取得新成效。但与此同时仍然存在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能力有待提升、民族团结创建活动需要拓展提升等问题,仍需从夯实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思想基础、促进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社区、推进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等方面深入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
民族融合、交融和互嵌有着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交融”不同于“融合”,它强调的只是相互接纳、吸收、包容和认同,是“融合”的进行时态或过程,不是结果。在社会结构的诸多领域中,分层结构、从业结构和人口分布结构与民族结构的重合是民族隔阂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影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障碍。所谓“推进建立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就是打破民族结构与其他社会结构的重合,使不同民...
在中国西部广大地域之中传统社群星罗棋布,这些社群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出数量繁多且各具特色的民间音乐。然而民间音乐的成果往往因为受限于独创性、作者身份、保护期限等要求而难以得到现行著作权法保护。因此在未来保护民间文艺的特别立法中,立法部门应当将民间音乐的保护对象由“作品”转变为“表达”,同时确立主体社群非经济和经济的各项具体权利。除此之外,西部地区各传统社群也应...
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有多个音乐类项目,具有很高的价值。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洛阳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较大冲击。如何对其进行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当给予这个问题更多的关注。
族群的文化边界与政治边界始终是不一致的,如果文化边界代表了族群的原生性,而政治边界则反映了族群实际势力的消长结果。族群政治势力的对外张力必然会不断跨越其原有的文化边界,并试图成为族际的主导力量。当民族边界趋于模糊化时,民族交融则成必然,尤其在一统体制下得以加速推广;反之亦然。青海地区是多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舞台,多元民族文化在此交会互通。清末以来,中央政治势...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