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理论框架中,诸多论者在探讨马克思的自然观时都疏离了历史,认为马克思天生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马克思关于自然的自我意识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自然观。这就使人们非常有必要以真切的态度“回到马克思”,在思想发展史的视野中展现马克思自然观的本真意义,从而使之能在当下人类面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的“艰难时刻”凸显自己的当代价值。为此,本文主要...
本篇演讲主要阐述中国穆斯林的生态观,穆斯林的生态自然观的形成是受宗教因素影响,他们认为人类是真主的代治者,所以节约资源就是践行他们的宗教信仰。演讲者同时以研究穆斯林的自然生态观为例来鼓励跨文化交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本文首先介绍了伊斯兰传统环保文化,然后介绍对中国穆斯林生态自然观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区域,最后总结伊斯兰文化的自然生态观: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生物享有与人类平等的权利;节约资源, 适度消费;非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与自然是统一整体。同时探讨了中国穆斯林自然生态观传承消失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促进文化传承,使其有益于我国环保事业以及穆斯林生态文化的保护。
劳动观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得以创建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且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与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是推动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关键。实现劳动解放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只有实现劳动解放,才是真正的人类解放。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劳动史观、劳动政治经济学、劳动解放学说“三位一体”的完整科学体系。
祁连山生态环境变化关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平衡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贯彻实施,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出现了一系列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植被破坏等问题,本报告通过研究梳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教义中体现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万物平等”的传统生态自然观以及居住在祁连山沿线的哈萨...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知识分子根据时代变化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和分析社会现实的产物,从20世纪20年代初问世至今,西方马克思主义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回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来路,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多是书斋里的学者,但他们紧扣时代的脉搏,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西方社会现状进行解读,对当代一些最重大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回应,他们的研究主题与时...
2018年5月4日上午,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第1~2页。,“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研究”是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0BKS071。课题负责人为潘萍,主要参与人有王郁芳、周爱民、郭小勇、陈飞强。该课题于2013年5月结项,结项等级为“良好”。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