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近年来,中国城市暴雨日益频繁,造成城市内涝、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城市在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下的脆弱性暴露无遗,这给城市管理部门敲响了警钟,城市气候适应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北京“7·21”特大暴雨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影响,这固然与暴雨的雨量大、强度高、范围广、极端性突出等自然属性有关,但是也与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破坏自然生态、忽...
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排放是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的人类碳源,中国城市化进程极为剧烈,由此带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将是影响中国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快速城市化的深圳市为典型案例,估算了深圳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库、碳汇与碳汇潜力,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库的特征;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化导致的城市生态碳释放/吸存量,揭示了深圳市城市化过程中不同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
在低碳与增长的双重约束下,实现城市建设与工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是重工业城市普遍面临的新课题。本文探讨了低碳城市建设与工业发展的互动关系,从“工业低碳化”和“低碳城市建设对工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两个方面界定了良性互动的内涵,并以河南省济源市为研究案例,在描述济源市工业碳排放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低碳城市建设的思路、方法以及在实现低碳城市建设与工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方面所采取的...
本文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了世界各国、地区、城市社会经济、能源、碳排放指标及其评价结果,包括世界各国、地区人类发展指数及相关指标,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碳排放和能源消费指标(2012年),世界主要国家、地区能源消费结构(2012年)和世界主要城市碳排放指标,以为研究与分析工作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
本章的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介绍本研究使用的主要数据; 第三部分介绍学术界和矿业部门对资源型城市划分标准的界定, 以及本研究所采用的标准; 第四部分介绍中国资源型城市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指出中国资源型城市在旧体制下是重工业优先增长战略的执行者; 第五部分介绍资源型城市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历程, 在中央政府渐进式改革策略下, 这里的改革较晚, 处于经济转型序列的后端...
根据对自然资源对增长影响的最新研究,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要经过很长的环节,在这些环节,很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因素会影响最终的结果,自然资源并不必然是天赐之福(Ploeg Frederick van der,2011)。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资源型城市在增长、就业与贫困方面陷入了困境,研究自然资源在中国经济增长与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章研究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城市在产业结构和增长速度上存在的差异。资源型城市是重工业优先增长战略的执行者,这里的产业结构中,自然会有更高的重工业比重。由于资源型城市具有发展重工业的比较优势,我们很难从理论上推断重工业是否阻碍了资源型城市的增长,但是,与重工业相伴生的是一套特殊的制度安排和相关政策,这些维护计划经济体制的制度与政策显然会阻碍资源型城市的改革和转型,从而阻碍经...
本章将民政部公布的2003年12月各城市领取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数量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数据(2002)匹配起来, 假定这些城市已经如政府声称的那样, 实现了“应保尽保”, 然后用各个城市的贫困人口数量除以非农业人口数量, 计算出不同城市的贫困发生率。
相对贫困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