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基层权力监督能力是城乡基层治理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综治保障领域的重要内容。对于确保国家大政方针的落实、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发挥群众自治功能、筑牢党的执政根基有着重要意义。本报告聚焦综合治理中的一个具体案例,意在通过解剖麻雀,探索性地在深入分析遂宁市“阳光三问”基层权力监督模式的基础上,从构建权威、科学、高效的监督结构,强化制度、机制、技术对基层权力监督结构的支...
2003年9月,以“W行动”(西部阳光的最初名称)为名的非营利组织成立了,标志着西部阳光步入了组织化的进程,而它又于2004年7月成功“跳级”成为一个“挂靠”的非营利组织。那么西部阳光发起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条件促成了西部阳光的发起:发起之后,它又将如何运作?如何和环境互动?本文将以“环境”“组织”和“人”为变量探讨这些问题背后的逻辑,以解析西部阳光“第一跳...
本文将继续分析“环境”“组织”“人”三个变量,从外部环境条件和组织自身内部条件层面探讨西部阳光的“一级跳”,其中外部环境包括目标群体的环境和西部阳光自身的环境,内部条件主要通过组织运作及结构来展示,并揭示出西部阳光在这一时期的困境。
2015年,PPP的总体发展形势乐观而激动人心,PPP的明天更值得期待。目前大家议论较多的PPP问题,很多是主观认识上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常常使人深受其害而不自知, 并妨碍自己和别人正确思考和判断, 就像笼罩在人们心头和眼前的雾霾,若不及时正本清源,有可能使PPP的发展迷失方向。我们要不断探索新模式,借鉴国际经验,用理性的光辉和创新的力量穿透雾霾,迎接阳光。
阳光心态第一点:要有一种相信的心态。
2009年岁末,“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留下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之问,激起全国上下反思高等教育改革的新高潮。我们以“钱学森之问”为注脚,考察2009年政府、高等学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所付出的努力,期待大学改革“突出重围”。
本文从组织生态理论的视角,考察在这一阶段由“环境”“组织”和“人”构成的西部阳光生态系统。为了解析其中变化的“密码”,发起人将梳理西部阳光在这一阶段(2006年5月登记注册至2008年6月管理者易人)的发展,对比前后两个时期的组织要素和运作过程的变化,进而透视其技术及效果后的机制。最后本文将揭示西部阳光在这一阶段的困境及成因。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