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三峡水库消落带对三峡库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深远,是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重要抓手。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和实地调查的“天空地”一体化技术手段,调查评估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环境状况,梳理不同类型的保护与修复模式,并对典型生态修复技术绩效进行评估,提出差异化保护、制定分区分型保护与修复技术体系等三峡水库消落带保护与治理对策。
本篇首先介绍了洞庭湖区城市与三峡工程的概况,并分析了洞庭湖调蓄洪水功能及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区城市防洪排涝形势,然后提到三峡水库运行后来水来沙减少对洞庭湖区城市供水与水运的影响以及对洞庭湖区钉螺孳生和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及相关应对办法,最后提出了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建设。
据长江委1991~1992年调查,三峡水库淹没线以下人口为84.7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4.87万人,占41.14%。考虑三峡移民从开始到结束长达17年的自然增长、随迁人口、占地人口、机械增长人口和城镇常住无户籍人口等因素,三峡工程规划搬迁人口总计为113万人,其中城镇移民(含工矿)约70万人,农村移民约43万人。在农村移民中,就近后靠安置约18.5万人,外...
政策创新的动机和目标是解决政策问题,对水库移民问题来说,要解决问题不是哪一个方案更有效,而是哪一个原则和程序更适合解决这个问题。水库移民政策创新要立足于现实的实际需求,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对原来政策进行完善和改进。
水库移民可持续性生产生活系统评价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评价,发现影响水库移民可持续性生产生活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敏感性政策。通过这些政策进行合理调控,促进水库移民可持续性生产生活系统进一步可持续发展。本章将以系统静态和动态评价结论为基础,对水库移民可持续性生产生活的实现途径进行讨论。
本章通过回顾水库移民政策出台背景、目标、方针、原则、主要内容以及演变过程,针对水库移民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演变、深化过程,分析我国水库移民政策演变特征、动力以及现行政策的缺陷,揭示旨在解决水库移民问题的政策为什么在实践中会出现偏差,是政策自身质量问题,还是政策环境变化问题,或者是政执行问题。
我国现行的水库移民政策是在总结移民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的水库建设基本上是政府主导进行,对于水库移民基本采取补助的方式弥补移民搬迁过程中的损失,对移民进行搬迁安置、安置生产就业,保障其收入恢复。这一时期虽然没有独立的水库移民政策,但是由于“国家观念”的普遍存在,政治热情高涨,加之集体经济的存在,水库移民问题并不突出,基本上是分...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