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薄弱学校的问题由来已久,已成为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山东省经过“全面改薄”工作的推动,其基本办学条件有了不同程度改善,下一步,强化薄弱学校的内部管理成为改“薄”的重点工作。现代科学管理视角旨在通过提高管理效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学校作为完整组织结构,应从提高管理水平入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改变薄弱学校的现实存在问...
对甘肃宕昌、秦安和成县三个县的调研发现,硬件设施建设保障、校长与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以及学生身心健康改善,是农村寄宿制学校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住宿条件差,许多学生在校外租房住,不利于学习,也增加了农民负担。食堂饭菜质量差,开水难以充足供应。校园文体活动匮乏,学生远离家庭,身心健康堪忧,交通安全存在隐患。应加大财政投入,保障硬件建设、校长教师培训和学生生活补贴。
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政策历经酝酿、形成、启动、转型阶段,在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过程中也出现过大班额、农村学校寄宿制不完善以及撤点并校导致的乡村文化落寞等问题,历经40年的积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日趋完善、成熟,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带来的问题不断解决,始终将以学生为本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05~2015年十年来,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过程中,学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尽量做到留守儿童的学校生活和业余生活的全覆盖,从寄宿制学校到农民工子弟学校,从“代管家长”到全方位的照看留守儿童,倡导以公平为核心的教育方式,推进民办教育的发展,体现了学校教育的全方位发展。
进入21世纪后,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自此,以改革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为契机,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为目标的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集中资源办学”却又出现了新的“上学...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