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大国竞争     检索到  17472  条相关信息

本文的内容是大国对外援助结语,本文研究力求遵循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集中讨论国际双边援助中援助国,尤其是援助大国的内在动力问题,其核心是援助—受援双方在援助问题领域的权力结构与利益关系问题。

作者:丁韶彬 出版时间:2010年05月

原文标题:Southeast Asian Perspectives on U.S.-China Competition

作者:出版时间:2017年07月

本书以二战后大国的对外援助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援助与受援关系中的权力结构和利益结构问题。作者引入社会交换论作为理论分析工具,并以美国、日本和中国为例,进行了个案透视。本书认为,大国对外援助的利益动机有战略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人道动机,而受援国获取援助的权力资源包括自然性权力、制度性权力和派生性权力,援助国与受援国之间权力对等性和利益互惠性越强,援助规模...

作者:丁韶彬 出版时间:2010年05月

大国边城”是讨论中国西南地区城镇化议题的基本语境和价值取向。西南地区城镇化建设,应当成为中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应当成为推动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支点,应当成为提升中国边疆治理能力的关键手段。本书试图在国家视阈下,阐释西南地区城镇化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安全治理三项核心功能的内涵,以指数化方式研判评价西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水平,探索中国西南地区城镇化三...

作者:谭立力 出版时间:2020年05月

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气候变化已从一个相对模糊的科学话题发展成为全球政治议程中的一个关键议题。〔瑞士〕托马斯·伯诺尔、〔瑞士〕莉娜·谢弗:《气候变化治理》,刘丰译,《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第8页。温特甚至认为,“由于潜在而可怕的长期威胁,且短期内少有国家能在共同应对并采取强有力措施方面获益”,气候变化成了目前最重大...

作者:出版时间:2019年09月

关于中国经济模式论,本文作者持开放的立场:考虑到中国经济的规模和中国实践的特殊性所可能蕴含的理论价值,当然有必要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和原因进行总结,但是,如果说存在中国经济模式的话,那么这一模式很可能正处于形成的初期。部分竞争性企业的创新能否持续,主流国企在自主创新成为国策之后能否形成有效的创新途径,将会决定中国经济的质量。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创新方式的创新是...

作者:宋磊 孙晓冬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通过,成了全球气候政治进程的分水岭。在京都协议之下,民族国家利益似应让位于政治经济合作,以促成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宏伟目标的实现。如果说,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政治当中存在着一种可能路径,即兼顾不同文明的代际延续和公正发展,那么京都机制须努力实现之。《京都议定书》的原初目的在于为抗击气候变化而建构一种全球政治共识,只不过,这种气候政治共识由于...

作者:出版时间:2019年09月

2018年世界主要大国与非洲关系呈现出美国对非战略调整与其他大国对非合作深化发展两个基本特征。在“美国优先”的原则下,美国推出对非洲新战略,在一定意义上对非洲国家利益有消极影响,其实践效果有待观察。形成对比的是,欧盟及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或经济体的对非合作进一步推进;金砖国家继续深化对非合作;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为2018年非洲国际关系中最为突出的事件,为...

作者:张永蓬 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