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作者从太爷爷那辈讲起,以讲故事的方式,介绍自家四代人的人生。文中展示了作者走到公益道路的经历,并于2013年底,创立农村发展机构“爷爷奶奶一堂课”基金。
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已和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有所不同。父亲或母亲或者父母双方长期外出,让留守儿童的家已不是原来那个充满了妈妈“唠唠叨叨”、爸爸“沉重呼吸”的温馨小家。现在,留守儿童或与父母中的一方、或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冷冷清清地住在一起,或是生活在有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兄弟姐妹的大家庭里。但是,外出的父母并没有在儿童的生活中被遗忘,父母仍然是家庭成员的一分子。留守...
进入社区,我们一头扎进城乡结合部社区为流动儿童提供服务。这里居住着大量流动人口,状况不断,听同事说,社工协助儿童的重病父亲就医,协助儿童的单亲母亲办理后事,协助单亲母亲探望入狱的大儿子,协助隔代照顾孙子的爷爷奶奶,跟进青春期孙子的叛逆校正。这是一项陌生、全新,又充满挑战的工作,机构老同事忙着应付各种困境,受保护的新同事只能看着同事们忙前忙后,学习老同事如何帮...
本研究以昆明市W村小学高年级(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估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后在学习、心理及个性发展方面面临的挑战,并对比分析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的差异。本研究依托社区儿童之家开展抗逆力实务小组,增强留守儿童的效能感、乐观感、归属感,激发并提升留守儿童的抗逆力,使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肯定自我价值、构建社会支持网...
本文通过具体的调查数据展现了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情况及带来的影响,揭示了父母外出务工后留守儿童生活缺乏照料、习惯养成和家庭教育空缺、农活和家务劳动的负担加大、学习辅导空缺等问题,全面展示了父母外出后留守儿童群体在生活、学习、内心情感等方面受到的影响和产生的变化。
在被调查的400名留守老人中,男性占52.5%,女性占47.5%;不识字或略识字的占57.5%,小学文化占34.5%,初中占7.0%,高中及以上占1.0%;另外,56.5%的留守老人监护孙辈,43.5%不监护孙辈。
本研究以农村社区为单位,从留守儿童的家庭、学校以及社区等方面全面、综合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世界,从而针对问题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议或意见。前几部分已经分别对外出务工父母、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以及非留守儿童等不同群体视角的留守儿童进行了描述与分析。而在留守儿童的生活世界中,除了父母、家人、同辈群体之外还有其他的角色主体,他们对留守儿童的认识有助于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
近些年来,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步“显性化”的过程中,关于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各种思路、措施中,往往少不了一条,如“爱心妈妈”之类的,希望农村社区中有爱心的人士出来积极关爱留守儿童。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