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生态福祉     检索到  21518  条相关信息

推进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经济效率,缓解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提升生态福祉绩效,不仅直接影响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成效和中部六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共进,从长远来看也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深入推进。

作者:王圣云 韩亚杰 出版时间:2020年08月

生计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从对人口的收入或消费进行个体测量,到对福祉和人类可行能力进行定性评估,再到对积累与分化的关系特征以及群体间的分配关系进行结构分析,评估范围由窄到宽。除此之外,还可以添加很多方法,也可以进行不同分类。重要的是,所有这些方法都以不同的方式,提供可资利用的观点。

生态保护红线又称生态红线,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然而,由于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多样性和空间过程的复杂性,『资源魔咒』效应对流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居民福祉产生了深远影响,亟须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价值重构。本书以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区淮河流域和渭干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深入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对居民福祉的影响机制,并提出补偿策略建...

作者:杨永菊 王晓梅 乔旭宁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淮河流域作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功能区,长期以来,生态环境压力大,水体污染问题严重,旱涝灾害频发。2001年,该流域上游的21个区县所属区域被环保部划作“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区,并被审批为淮河流域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试点。淮河流域居民福祉由基本需求、安全与健康需求、精神需求三个层次的福祉构成,总体表现为基本需求高于安全与健康需求,精神需求最低。淮河流域居...

作者:王晓梅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生态保护红线又称生态红线,是我国在生态保护过程中逐渐发展成熟的一种生态保护制度创新。国家发布的《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将生态保护红线明确定义为“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关键作用,在提升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必须严格保护的最小空间范围与最高或最低数量限值”。重要生...

作者:王晓梅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本章运用场强模型与断裂点方法建立了生态系统服务转移模型,以MA的人类福祉框架为基础建立流域居民福祉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因果关系分析及灰色关联模型,研究了渭干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流动性及与农牧民福祉的关系。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空间上呈现溢出效应。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上游向下游的转移强度与距离成反比,溢出价值先下降后波动上升。流域农牧民福祉表现出明显的层次...

作者:乔旭宁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生态红线对居民福祉的影响及补偿策略》一书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构建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共存共赢模式,实现生态功能在空间上的协同;第二,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及景观格局对生态系统结构及服务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流域居民福祉存在层次性和动态演替性;第四,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间存在复杂的耦合机制;第五,构建流域多元主体生态补偿机制和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第五,构建测算...

作者:杨永菊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来源:《世界林业研究》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生态补偿;农户福祉;生态脆弱区;退耕还林;减贫机制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